“脆皮大学生”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指现在新一代大学生,虽然年纪轻轻,但是身体却脆弱到了一碰就坏的地步,出现了“脆皮现象”。代表着社会新鲜血液的青年大学生本该是体魄强健、精力充沛的代名词,但现如今,大学生群体却为自己贴上“脆皮”的标签。让我们走进江农学子,探讨他们对“脆皮大学生”的理解。
制药工程2201班的殷天雪同学是生工院体育部的负责人,当提及“脆皮大学生”这一现象时,她认为:“大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原因有饮食习惯、缺乏运动、不规律的作息、心理压力和缺乏健康意识等多个方面。大部分学生为了方便大多都会选择点外卖,但大部分都是高热量、高盐、高糖,营养价值又低的食品。而且长时间呆在宿舍,体能也会逐渐下降,长此以往,身体素质下降。”无厘头的受伤事件虽然搞笑,但却令人担忧,让“脆皮”变成“硬皮”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殷天雪也在采访中表示:“作息规律对于维持体质健康非常关键,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最好的方法是制定一个健康的生活计划,每天保证三餐均衡,并多吃水果、蔬菜和低脂肪、低热量的食品。运动也是保持体质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到学校的健身房、运动场或校外的公共场所等进行运动。”健康的身体是成功的基石,大学生需要注重日常的生活习惯,用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身体健康和强健的体质,同时也能够保持精力充沛、头脑清晰,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来自计信院大数据 2205 班赵紫玉在提到“脆皮”大学生时说道:“作为计信院的一名学生,专业课程很难,还要敲代码。学习生活枯燥,也许是每个大学生的真实写照,但同时还是要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当感到压力大或者心情不好时,选择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摆烂也好疯玩也罢,将自己的压力释放出来,保持面对生活的热情。”大学生所学习的课本知识和自身的价值判断能力或许不足以提供强大的“抗压武器”,所以逃避、任性的情绪问题偶尔泛滥。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差了,不如说“脆皮”大学生现象更多是大学生精神状态的一种外化表现。身病易治,心病难医。身体上的劳累通过休息可以得到缓解,持续的精神焦虑却会榨干一个人的全部精力。身体亚健康的状态也与心态息息相关。实际上“脆皮大学生”的自嘲,恰恰是大学生们的自救。大学生们应保持豁达的心态,维持健康的生物钟,乐观面对学业与生活。
来自计信院大数据 2301 班的大一新生廖翎彤,阐述了她的看法,“从生理上讲,由生活作息不规律迭代的确会引发大学生的各种身体疾病。但除了身体的‘脆弱’,还有心灵上的‘脆弱性’。”新生刚离开管理严格的高中,进入依靠自我管理的大学生活,高压骤然消失,在学习、生活上难免有些一些“放纵”的时刻,他们还不能从容地处理生活上问题,出现生活上的困难甚至心理上的疾病十分正常。廖翎彤还向学生记者举例到,“就拿我自己来说,也能时不时见到‘脆皮’的影子。比如在生活中我万一搞砸一件事,我会十分紧张、极度焦虑,甚至觉得自己十分脆弱或者没用。但解决完这件事后,却觉得自己又坚强一点了。”网络上的“脆皮”共鸣,这是现实中很多大学生的共同经历,选择合理的方式去降压、调节,将网络和生活相互结合也尚未不可。大学生需要合理释放压力和寻找心理诉求,除了在网络中,也可以在现实生活通过与朋友分享、找心理老师诉说等方式缓解压力。
“脆皮大学生”,“脆”是自嘲,“弱”是自嗨,敢于将自己的脆弱表现出来,这本身就传达了一种乐观自信的态度。所谓“脆皮”,没必要太担心,这也许是大学生们成长的必经之路,但是毋庸置疑,在努力跨过这些坎的同时,也需要锻炼好身体与秉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变得更“硬”。
(学生记者 谢童蕾 忽依丽 林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