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农业大学 - 《河南农业大学报》

万花窗

作者:文法 李燚鸣    
2024-10-31     浏览(45)     (0)

文章描述了窗的破、异、一方之美,通过窗户能看到人生百态,开窗看见的窗外景象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墨云攒聚,似眉锁愁,白水裹浪,入城吹花。三千疏骤分杨柳,情寄天涯,潇潇摩羯敲窗雨,高上檐牙。

非沿海地区的孩子没亲历过台风,才会想象自己站在落地窗内,望着窗外的台风过境,是上面那样的景象。不过历史上,确有无数情思源发于窗。长情的纳兰容若会望窗伤神:“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倔强的黄庭坚曾临窗摹景:“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浪漫的多情种柳七临窗欲泣:“梦觉透窗风一线。”才华横溢的婉约佳人李清照探窗惜春:“小院闲窗春色深。”

轩窗轻启,佳话偶成。可临窗羡景,最是平常,却得以勾起人类无限的喜怒情仇、爱恨痴怨,至今穿越光阴,共话千古。那么窗之美,究竟美在何?

窗之美,美在破。陆翁因弹劾而退居镜湖三山,一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仿佛看见当年的他闲步窗前,支起叉竿,一瞬间明透的湖光山色当窗遥映,清风盈室,霞光满堂。俊逸飘渺之气是一场穿堂风,灌窗而入,一扫胸中沉郁。

因为开窗,实是破壁。不论窗内纤尘不染或腌臜龌龊,窗子以外,江流石转,物换星移,一切都不一样了。这种破壁,是思想上的破与立。每当我欣赏权谋斗争,若魏晋世家盛衰、三国权柄更替或五代列国纷争,就需要另开一扇窗。

漫漫五千年文明浇筑了迎战的慷慨,审度的功利,自保的谦卑,争权的贪婪,权力之争或儒雅如君子之交,或野蛮似鬣狗分食,荟萃了人性千面。人们纵身权力之漩涡,乐此不疲。可这时若是打开一扇刘慈欣锻造的飞船之舷窗,这间屋子里的蝇营狗苟,沉沦挣扎,在窗外星系大战的映衬下,也不过沧海一粟,淡了光华。

《道德经》有言:“凡你所求,皆你所困。”心缠于所欲便身囿于牢笼。所以,感到束缚时不妨开一扇窗,当你意识到曾让你牵肠挂肚的一切不过是井底的沙石泥草,你也会领悟到放翁那刻的心境——“不妨随处一开颜”。

窗之美,美在异。我很爱一本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其中塑造了一座富有古罗马城邦气息的首都,君临。君临的中心是国王的城堡,城堡之上,恢宏壮阔的白金色穹顶高耸入云,穹顶庇护之下,大理石地砖流光溢彩,直通首相官邸。首相的房间开凿了一面雕梁画栋的窗台,月光白的绸缎织作窗帷。撩起帷幕向外看去,是优雅的皇家花园——白玫瑰、红蔷薇与葡萄藤沿着花园墙壁攀缘而上。而当视线移到花园墙外,流民在此行乞,牲畜在此排泄,孤儿在此饮食,妓女在此分娩,奴隶在此死去。空中飘来阵阵排泄物的气味、屠宰牲畜的血腥味与腐尸味混杂的气息。

尽管小说中的皇后漠视民情,但当她“当窗理云鬓”之时,只要她还需要打开窗,便能目睹民生多艰。正如鲁迅所言:“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人生海海,山山而川,窗子以外,永远有你我不曾见识过的人生百态。正所谓:“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透过窗才能看见异,看见异才能相济。

窗之美,美在一方。自“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之中,取三千世界之一瓢,不必见全貌,但窥得一方,足矣。“窗含西岭千秋雪”有其宏大之美,“小院闲窗春色深”亦具玲珑之趣。何况人生浮沉,移窗易景,透过什么窗,便见什么景,无人可以万全。

小时候,透过万花筒,我们能看见光怪陆离的世界;长大后,透过一扇扇窗,我们能看见千千万万种世界观。也许这世上能有一扇万花窗,可以观人观己,常赏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