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报

心律新突破:三例高难度介入手术,点亮患者“心”希望

2024-09-30     浏览(50)     (0)

我院心律失常诊疗团队成功完成了三例复杂心律失常高难度介入手术,其中为两位高龄患者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和CRTD,手术效果良好,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勇于担当,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福音。

9月27-29日,我院心律失常诊疗团队攻坚克难、群策群力,成功完成了三例复杂心律失常高难度介入手术,彰显我院心律失常诊疗团队处理复杂心律失常的能力,更为患者带来了健康福音。

新突破:全市首例电刀穿刺+ICE指导下的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标测+射频消融术

9月27日,由彭彬主任领衔的心律失常诊疗成功开展了郴州市首例电刀穿刺房间隔及ICE(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的复杂房性心律失常的标测+射频消融术,为一位32岁的法洛四联症矫形术后的患者解除因手术遗留的房扑、房颤难题。

患者自幼患有法洛四联症,早年虽已接受矫形手术,但术后并发房扑、房颤进而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严重威胁到患者生活质量乃至生命。患者入院后心脏影像评估都预示着实施电生理标测+射频消融术的复杂与艰难。房间隔穿刺的难度被公认为手术中的“拦路虎”,该患者心脏结构的严重变化更使得房间隔穿刺难上加难,传统的穿刺办法显得捉襟见肘,甚至引发误穿主动脉、右心室等严重后果。面对这一棘手的病例,彭彬带领团队反复参阅影像资料,阅读文献,充分研讨,化繁为简,全面综合评估后决定创新性采用ICE优化射频消融术。

手术过程中,手术团队成员密切配合,精细操作,最终通过电刀顺利穿刺房间隔,精准标测、成功实现房扑、房颤射频消融,为患者解除了疾病长时间的困扰。

又攻坚:无导线起搏器助力耄耋耆耈患者重获

9月27日,心律失常诊疗团队又马不停蹄地完成了另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医疗任务——为一位93岁高龄伴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等多发基础病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成功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

93岁的陈奶奶长期饱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困扰,心脏停搏时间最长达9.34秒,随时可能恶化危及患者生命。患者高龄且合并多种基础病,加之阿尔茨海默病的困扰,传统起搏器植入手术风险(如CIED感染、电极故障)极高。面对如此高龄且棘手的病例,团队充分评估后考虑到Micra无导线起搏器拥有小巧的体积、卓越的性能以及无导线、无囊袋、低感染风险的优势,决定采用无导线起搏器(Micra)为患者化解难题。

在麻醉科的协助(静脉麻醉、气道管理)及手术团队密切配合下,彭彬主任凭借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沉稳、精准地将Micra无导线起搏器定位并一次释放,一气呵成,起搏参数优异。术后2日患者顺利出院,重获“心”生。家属对心律失常团队的诊疗能力和效果高度赞许。

再攀登:高难度CRTD完美植入,为82岁高龄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9月29日,心律失常团队再接再厉,为一位82岁高龄罹患病窦、LBBB合并重度心力衰竭的女性患者植入CRT-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此次高难度CRT-D-植入手术的成功实施,是我院心律失常团队在技术创新和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方面的又一重要成果,表明我院在复杂、疑难心律失常救治能力提升。

82岁的扶奶奶长期饱受疾病困扰,十年来反复出现一过性头晕、黑朦等症状,9个月前出现胸闷、气促,无法平卧,多次就医均未获得疗效,家属多处打听后慕名选择我院就诊。患者入院后各项检查均比预期更糟糕:胸部CT提示心衰合并肺水肿;ECG提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Holter提示:窦性停搏时间最长达4.1秒。心脏彩超提示左心扩大、左心功能严重减退(LVDD64mm,LVEF28%)。面对如此严重的案例,团队经过多次缜密分析、讨论,充分做好预案后决定为患者实施CRT-D植入手术。

手术过程中,彭彬带领团队克服了患者高龄、心脏结构异常(心脏大)、心功能差、靶血管条件不理想等重重困难,凭借精湛的介入技术和丰富的手术经验,成功将CRT-D-植入患者体内。术中电学参数极佳(QRS波时限由术前184m缩减为108ms),完美纠正LBBB,立竿见影,术后不断优化、程控并充分优化药物治疗,效果可期。

此例CRT-D的顺利植入,不仅能够纠正患者的心脏电传导异常,改善心室收缩的同步性,从而提高心脏泵血效率,还能提供除颤治疗,为心衰患者的心脏性猝死(SCD)提供最有利的防治武器。也为更多像扶奶奶一样的高龄、复杂、严重的心衰患者带来希望和福音。

这几项重大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是我院心律失常诊疗团队在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对患者生命的深情守护。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精耕细作、勇攀高峰,为湘南区域的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加先进、安全、高效的诊疗选择。

(张洪燕 谢子剑 李彩虹 彭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