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是一年开学季,新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故事与梦想来到南工,共同绘就了校园的新气象。独一无二的你们,正用汗水与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在众多新生中,一些同学因为年龄、政治面貌、民族等方面的特殊成为了特别的存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特殊新生,了解他们的特别故事吧。
魏嘉怡:小龄学子的求学之路
15 岁的魏嘉怡同学因家庭原因,提前进入住宿小学学习。因此,在学习方面她不断努力克服年龄小的困难,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学习方法:“首先要会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来学习理解知识点。其次要学会寻求帮助,不要害怕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积极与大家讨论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最后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适应新知识。”魏嘉怡同学告诉我们,在她的求学生涯中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为她的学习和成长一路保驾护航。“在教导我学习的过程中我的老师们会采用更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举例、实验等方式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易懂,帮助我理解复杂的知识点。同时,老师们会及时关注我的学习进度和困难,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帮助我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此外,老师还会关心我的心理状态,鼓励我勇敢面对挑战,增强自信心。身边的同学也会给我分享学习方法和技巧。比如在数学学习中,对于复杂的公式和解题思路,他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还会主动分享学习资料,如笔记、参考书籍等,帮助我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在考试前,我们也会一起复习重点知识,他们会提醒我容易忽略的考点,通过互相提问的方式,加深我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党员郭仁杰:责任与担当的践行者
“党员的身份意味着什么?”郭仁杰同学是这么理解的,“党员,不仅仅是一种政治面貌,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它时刻提醒我要尽职尽责,发挥带头作用,为人民服务。”
他鼓励大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跟党走、听党话,勇于面对挑战,始终冲锋在前。同时,要不断学习红色文化和党的理论知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要成为表率。
年军:少数民族的文化交融
拉祜族小伙年军为南工的民族多样性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生于寨中,心向自然。他说自己平时爱好画画、听歌,并且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有机会了就喜欢到处旅游、拍照。
他向我们强烈推荐拉祜族烤肉,邀请大家有机会了一定要品尝这道民族特色美食。他还特别向我们介绍了拉祜族的传统节日清水节和葫芦节,这两个节日不仅是拉祜族的盛事,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清水节的时候每个寨子分别庆祝,整个寨子起得最早的那家人去取寨子中心的泉水,然后把取回来的水给长辈及幼小的孩子擦拭身体,祈盼一整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家人平安喜乐、顺遂无虞。葫芦节的时候大家围着篝火跳舞,分享美食和故事,这种团聚和分享的意义非凡。
叶华健:文科男生的梦想与追求
叶华健同学就读于我校男女比例悬殊的学前教育专业,谈及选择专业的经历,他坦然面对:“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让我最终与学前教育结缘。但我很满意现在的选择,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安心和温暖。”
巨大的男女比例差异并没有让他感受到窘迫,“我高中时期就在文科班就读,当时的男女比例跟现在班级的男女比例相差不大,因此可以较快地适应。”对于未来的学业道路他也有着自己的规划,希望参军后转入小学教育专业继续学习,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航、李子兴:同年同月同日生,命运的奇妙安排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李航和李子兴都来自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通过此次采访他们结识了对方并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因为同一天生日的缘分,两人一见如故,对彼此感到莫名的亲切,还惊喜地发现拥有相同的兴趣爱好,都喜欢打羽毛球台球。两位同学都表达了愿意成为挚友的想法和一起学习、运动,度过充实美好的大学生活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