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烤 橘 子

作者:文/图  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  田鹰剑    
2024-09-30     浏览(79)     (1)

文章描述了作者家庭经历一段困难时期后,重新回到以前的山村生活,一家人围炉烤橘子,分享中秋美食的场景。文章还提到烤橘子不是一道美食,但它是家人团聚的象征。


以前年纪尚小的时候,家里人烤好橘子送到我手上,我不要。 烤完的橘子既黑又丑,吃着软趴趴的,有些还发苦,怎么都不算是好的小吃。 其实,烤橘子算不上我们那山沟沟独有的吃法,别的地方也拿它止咳化痰。 毕竟是含糖的水果,入小孩的口,总比苦口的药容易接受。

当时我并不知道,一家人围着木桌烤橘子的闲暇场景,有一天会中断,独留燃尽了柴火的铁炉,静静地守在没有果实的树下,随时间一起生锈。我们这个家,往后会经历一段沉闷的日子,其中接二连三的针,尤其扎在奶奶身上。

姐姐她爸,我的大伯,那年因为负债不得不辞掉工作,跑去广州谋事。 单位小区的房子卖掉,协议离婚,好好的家彻底散了。 不久,停在老屋的黑色桑塔纳也作为抵账物,被人开走。 曾经昂首挺胸搬进城的奶奶,重新回到老屋,住进那层修修补补的瓦房。 其实就连瓦房,早早也被抵去一半。落脚在村里,攀亲的不攀亲的,奶奶挨家挨户借了遍。 大伯一走,姐姐被甩手给奶奶带,那时她上初一。等到成年,她说当初最难受的,是每天上下学从那些债主门前走过, 我们家又是村子最里边,简直剜心。

此后,奶奶重新经营起屋后爷爷留下的橘子园。那会儿市场势好,卖橘子的钱,多多少少能贴补家用。 老屋门口的院子,那时还没有铺成水泥地,天一下雨,泥糊糊的鸡圈边总能冒出一个或几个没烂透的黑橘子。

橘子刚从树上摘下,放进装稻谷用的箩筐,抬到院子里。我跟姐姐搬来藤椅,一左一右,帮奶奶包橘子。 包橘子要用方形的塑料袋,帮着保鲜。橘子包完放在屋外,傍晚有人来收,平均一筐挣七块多钱。

有时闲到无聊, 我们在院里架上火炉,取几个橘子,放在火上烤。炭火在下面燃,橙黄的橘皮慢慢发黑,起烟,油脂噼啪作响。 凑近了,烟中是一股草叶混合焦油的甜味。味道不明显,很快被空气冲淡,没有在身边多停留一瞬。 喜欢烤橘子,好玩的不是吃,而是烤,像是烤一种素肉。橘子烤过后减少了酸,糖味也更醇,虽不是多么难得的一道美食,但解闷。

《保罗教你做派和布丁》 里说:“若是忧愁或焦虑, 不妨大口去吃甜食。 忘掉锋利的一切, 只当自己是颗糖。” 我想在此意义上, 卖相不佳的烤橘子还是挺可爱的。

日子是一背篓一背篓地背出来了。四年前有天,借着暮色,奶奶单独烤给自己一个橘子。 到那时止,大伯的欠账基本结清。 通讯中,他提到要回家建房。 而奶奶,她放下扁担,往后再不去火车北站的三清市场。火炉前,她剥开烧得熟透的橘子,焦黑的橘皮落在地上,越积越高。

经历中间那些事,离开村庄的人重新回到村庄, 遗憾推倒的石头再次垒成建筑。 等到这个中秋,我们一家重新坐回一起,桌上是十二道菜,以及怎么都不能忘的,乌中透亮的烤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