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第二故乡

作者:文/语言文学学院  高艺晟  图/计算机学院  李杰江    
2024-09-30     浏览(93)     (4)

作者在中秋之夜回忆起在南华大学的经历,对军训、学校环境、同学和家人充满感情,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向往。他开始喜欢这里,认为这里可能是他的第二故乡。


时间是一条长河, 它无声地走过树影和水波, 一抬头才恍然惊觉, 已经是中秋了。 想当初离开家乡来到的陌生校园, 如今也算不上是陌生了。 宽阔的柏油马路, 茂密的树林草坪, 还有夜晚灯火通明的图书馆, 都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我的生活。

当然, 最想说的还是军训。 军训的内容每天都在增加, 明明是苦累的过程,我却对身旁谈笑的同学, 黑着脸的教官,还有这个学校产生了感情。

“南华”, 在我心里, 逐渐不是一个学校的名字, 而是我的大学的名字。 每一次咸苦的滋味升起, 是汗水, 也或许是泪水, 都让我意识到我和这个地方的羁绊在越绑越紧。

是的, 只有爱恨交织的, 才可能是长久的。

今夜的月亮和以往 18 年来的月亮明明一样皎洁, 可我一看到它, 别样的滋味就升上心头。 不是之前 “明月几时有”的感情, 那时满心所求的, 不是苏轼的原意, 而是满心愤懑的质问, 我的明月为何如此短暂难求? 我的理想何时能实现? 如今却和苏轼的意境有几分相似了。孤身一人来到这里求学, 倒有几分想要“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了。 人生的处境不同, 对诗的理解也并不相同, 古人诚不欺我。

看着手里刻意留到月亮升起时才撕开的月饼, 我心想这也许是种并不必要的情趣, 但这是中国人的独特浪漫。 它看起来和我家乡的月饼并不相同, 可祝福的心意却是天南海北历经千年风霜都未曾改变的。 我和宿舍里相识不久的同学们一起开吃, 也许也能有幸和千里之外的家人同乐, 咸蛋黄的味道还算得上是不错, 风带着树叶哗哗鼓掌。

回忆起今天上午那美好时刻, 意气风发的同学们争相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热爱, 赢得满堂喝彩, 今天的他们, 明天的我们, 从中可以窥见的是我的未来。想到这里, 我也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

开放包容, 自由进取, 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所向往的。 我觉得, 我可能开始喜欢这里了, 至少不会想着离开了。 四年的光阴可以改变多少事呢? 是我外地人的口音, 还是我北方人的习性, 还是我对这里的归属感? 明月请别惊扰枝头的鸟雀, 待清风告诉我来日方长。

因为这大概会是我的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