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农业大学 - 《山东农大报》

领悟精神 实干兴邦 生命科学学院 孙盟悦

作者:孙盟悦    
2024-10-16     浏览(53)     (0)

孙盟悦作为生命科学学院2023级博士生,围绕小麦茎基腐病害的绿色生防资源挖掘开展科研工作。他以李振声院士为榜样,致力于农业科技领域做出贡献。他强调了团队合作、实践学习和实干兴邦的重要性。

我是生命科学学院2023级博士生孙盟悦,目前围绕“小麦茎基腐病害的绿色生防资源挖掘”开展科研工作。杰出校友李振声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喜讯让我兴奋不已,我为有这样的前辈而倍感骄傲,也为和他一样求学于山农而倍感幸福,更为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而深感重任在肩。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以李院士为榜样,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在农业科技领域做出应有贡献。

我们要深入学习李振声院士心系人民、科研报国的崇高追求。李院士始终把“回报国家”作为奋斗目标,为“让中国人吃饱饭、吃好饭”而不懈努力。在山农,一批批专家老师在无尽的探索中蹚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例如李传友教授攻克难关,创造性地回答了植物受伤后如何启动再生过程这一世纪难题。知晓愈多、印象愈深、志向愈坚,我定会以“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的责任感,投身农业、献身农业,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贡献力量。

我们要深入学习李振声院士十年磨剑、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牧草与小麦的“远缘杂交”困难重重,李院士和团队迎难而上,在成千上万次的培育后,“小偃”系列品种脱颖而出。如今,孔令让教授团队历经二十年探索,为解决小麦赤霉病世界性难题找到了“金钥匙”。今后,我会在“植物微生物互作领域”孜孜以求、深耕细作,借助山农优质的实验平台和资源,挖掘更多抗小麦抗茎基腐病的生物资源,用真才实学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要深入学习李振声院士虚怀若谷、集智攻坚的高尚情操。李院士曾在采访中提到:“不要突出个人,要多写团队、多写集体”。他始终保持低调与谦逊,提倡科研工作重在集智攻坚。在导师高峥教授的帮助下,我带头成立“零氮妙药”创新创业团队,并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积极参加博士兴农团,助力农民解决盐碱种植等问题。在多次团队合作中强素质、提能力,在实践中学知识、长本领,这都将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当前,学校正处于聚焦内涵、统筹布局,决胜“冲一流”的关键阶段。我要把学习李振声院士的热情转化为科研创新的干劲儿,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乘风破浪,更要实干兴邦。力争拿出更高质量的成果,为一流农业大学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