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城市学院 - 《湖南城市学院报》

不必过度焦虑也莫恣意放纵

作者:人文学院  滢喜    
2024-09-30     浏览(81)     (0)



近日,话题“人生容错率比你想象的更大”登上微博热搜。“4岁很关键,因为这一年是‘大脑发育黄金期’;5岁很关键,因为这一年是‘性格培养关键期’;7岁很关键,小学第一年,学习习惯很重要;16岁很重要,文理分科,一旦选错,路就越走越窄;17岁很关键,错过高二,成绩就再也提不起来了;18岁很关键,后半生如何就看这个夏天。”我们以为18岁的夏天已是人生的最后一个“关键”,结果考证考公、生儿育女也是“关键”……

还有人说:“只是比全国平均身高矮了五厘米,又没矮人一头;在‘黄金发育期’输在了起跑线,也慢悠悠跑到了现在;没孩子没升职,也没后悔终生……其实,人生容错率比我们想象的更大。 ”

所谓“容错率”,是指在某个体系中能减小一些因素或选择对某个系统产生不稳定影响的概率。容错率越高,对预期结果的影响越小;容错率越低,对预期结果的影响越大。通俗来说,容错率就是指允许错误出现的范围和概率。随着社会发展更迭,成长道路上,我们似乎早已弄丢了鲜衣怒马和勇敢无畏,面对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生怕一步踏错就陷入万丈深渊。然而,我们选择的正确与否,难道真如人们所说的那样重要?

答案是否定的。人生选择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选了便是选了,走下去就好。人生路遥,有点小插曲本再正常不过,多年后,我们终会感慨:“当初撑不下去的,到最后都撑下去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过不去,时间会冲淡一切……”

当然,有的选择也并没有那么高的容错率。人生在世,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对我们的人生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只有那么几个转折点。

诚然,因对孩子关心的本能,家长的“人生处处是关键”观点有过激之处,将人压得喘不过气,但网友的“人生容错率”很高的观点也有不合理之处。正所谓机不可失,很多机会都只有电光石火的一瞬,若是错过,很可能在此生剩下的光阴里都难以再碰上这样的机遇。“尽管人生容错率比想象的大,但是人生也同样没有回头路。”漫漫人生犹如流水东逝,有些东西一旦失去,或许再也找不到替代品;一旦误入歧途,或许就再也走不出生命的重重迷雾。

也许听从家长的安排来生活,我们会觉得不曾为自己活过,想着能按自己意愿行事,浪费几次“人生试错”机会又何妨?但遵循自己的意愿而活的成本又岂是我们能够承担的?在《孤独六讲》中,作者询问到飙车少年在飙车时的心理状态时,他们回答道:“人生体验一场无憾矣。”真能做到无憾吗?千金不换的青春挥霍殆尽,在本该念书的时期追求各种刺激,任何人的人生都不会有无数的试错机会,白白浪费有限的机会的人,将来终会为他们的莽撞买单;当事业不如意、物质生活艰难时,当垂垂老矣而寻不到归宿之时,又有几人不为自己的年少轻狂而后悔?

人生的时钟无法往回转,不必过度焦虑,也莫恣意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