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北师范大学 - 《河北师大报》

明辨传销阴霾 法润青春校园

作者:杨岚    
2024-10-15     浏览(88)     (0)

大学生成为传销组织的目标之一,传销活动在互联网时代以虚拟产品为幌子,传销危害大,国家、社会和个人需共同努力构建反传销立体防线。大学生应增强法律防范意识,拒绝传销诱惑。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传销这一狡猾的骗术,披上了各式各样的伪装,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尤其对大学生群体构成了严重威胁。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往往因涉世未深、急于求成,而成为传销组织的目标猎物之一。

近年来,传销活动不断转型升级,手段愈发隐蔽和复杂,从传统的保健品、药品等实物传销,发展到以课程、培训、发展机会等虚拟产品为幌子的新型网络传销。这些传销组织利用大学生急于成功、渴望改变现状的心理,通过虚假宣传、夸大收益、制造“一夜暴富”的假象等手段,诱骗大学生加入其中。同时,传销组织还借助心理学、成功学等理论,对成员进行洗脑,攻破其原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心甘情愿地成为传销的“工具”。

2024年初,湖北省丹江口市检察院办理了一起采用线上投资与线下养殖相结合的“云养牛”传销案。传销组织以免费注册送牛、高额返利为噱头,吸引大学生参与。然而,所谓的“云养牛”不过是个幌子,实际还是玩的“拉人头”返利的游戏。许多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传销组织的下线,非自愿地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案例如此触目惊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传销的狡猾与危害,更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常驻民,更易成为传销目标,一旦陷入传销泥潭,不仅学业受阻,家庭关系紧张,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下一生难以抹去的污点。传销不仅严重侵害财产安全,更侵蚀身心健康,破坏校园的和谐稳定,是社会不可忽视的毒瘤。

传销的危害不仅限于个人层面,更在于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它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同时,传销组织往往伴随着非法拘禁、敲诈勒索等暴力行为,对社会安全构成巨大隐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落入传销陷阱,构建反传销立体防线呢?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携手并进,共同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氛围。

首先,为严厉打击传销活动,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等部门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了一系列反传销专项行动。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传销活动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为打击传销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武器。同时,相关机关通过专项执法行动、跨部门协作机制等手段,加强对传销活动的监管和查处力度,有效遏制了传销活动的蔓延势头。

其次,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反传销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媒体通过曝光传销典型案例、发布反传销公益广告等方式普及反传销知识,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学校、社区等基层组织也积极开展反传销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和居民正确认识传销的危害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阵地,纷纷开展反传销普法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反传销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还加强与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门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合打击机制,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最后,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员,我们更应自觉抵制传销的诱惑,做到以下几点:增强法律防范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了解传销的本质和危害性,做到知法守法;对于网络上的招聘信息、投资项目等要保持高度警惕,不盲目追求快速致富和一夜暴富的幻想,不轻信陌生人的承诺和诱惑;要理性消费和投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投资观,不盲目跟风、不冲动消费和投资;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积极参与反传销活动,发现传销活动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并积极配合调查工作。

传销如同一张无形的网,时刻威胁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校园的安全稳定。反传销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传销活动的新变化和新挑战,我们需要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构建反传销的立体防线。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反传销工作格局,才能有效遏制传销活动的蔓延,守护好我们的青春校园和美好未来。

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员,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不断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坚决抵制传销的诱惑和侵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守护好这片青春的净土,让青春在法治的阳光下自由绽放。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以法律的武器为盾,以青春的热血为剑,共同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反传销长城,用知识的光芒照亮青春的道路,在反传销普法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建设更加安全、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