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岳苍苍,江淮汤汤。夏商肇启,雍容汉唐。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跻兹上庠。潜岳苍苍,江淮汤汤。缅怀先哲,管仲蒙庄。高文显学,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跻兹上庠。
这首校歌是1933年省立安徽大学第九次校务会议审定通过启用。歌词端雅,多处押韵,朗朗上口。曲风质朴庄重,与歌词的配合相得益彰。词作者程演生是时任省立安徽大学第六任校长,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英、法、日等国,获法国考古研究院博士学位,并任该院研究员。回国后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等校。一生著述甚多,还酷爱戏曲艺术。曲作者是萧友梅先生,时任上海国立音乐学院院长,被音乐史家称为中国现代音乐奠基人。
创作背景及大意:
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建立。1932年,建立才五年的安徽大学因时局的动荡不安面临着内忧外患、经费奇缺、校务几近停顿的局面。程演生校长受命于危难之际,他积极筹措经费,广聘教授,建设校舍。一时之间,安徽大学学者云集,气象蔚然。
这首歌的歌词以古山名水代指安徽,揭示了省立安徽大学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其悠久厚重的文化背景,号召更多德才兼备人士来校任教,振兴教育事业。
潜岳苍苍,江淮汤汤。夏商肇启,雍容汉唐。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跻兹上庠。
潜山之岳郁郁苍苍,江淮之水浩浩汤汤。学校的创建,始于遥远的禹夏和殷商,规模逐渐壮大,则在炎汉和盛唐。正是学校的教育,成就了中华文化的繁荣,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盛况。众多饱学宏才之士啊,正汇聚在这所大学里,为着理想信念,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延续辉煌!
潜岳苍苍,江淮汤汤。缅怀先哲,管仲蒙庄。高文显学,宋清孔彰。莘莘多士,跻兹上庠。
潜山之岳郁郁苍苍,江淮之水浩浩汤汤。这里是管仲和庄子的故乡,让我们铭记先贤的启迪,初心不忘。宋代和清代是徽文化繁盛的时代,安徽学脉得以延续,安徽文脉得以张扬。众多饱学宏才之士啊,让我们汇聚在这所大学里,为着理想信念,脚踏实地,求真致知,再创辉煌!
注释:
1.潜岳:天柱山,又称潜山;江淮:长江和淮河。苍苍:树木茂盛的样子;汤汤(Shang Shang):大水急流的样子。此句用起兴之法,点名学校地理位置。
2.肇(zhào):创建、初始。开启、开始。此句表示的是,教育兴起的历史,正与中国历史文化繁盛相契合。
3.丕(pī):语气词,无实际意思,多有感叹大之意。此句极力赞颂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
4.莘莘(shēn):众多。跻(jī):登上、升上。兹(zī):此、这里,具体指的是省立安徽大学。上庠(xiáng):庠,学校之意。《孟子·滕文公上》云:上庠,即大学,《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郑玄注:上庠为大学。这句话是希望,也是感叹,希望饱学之士能齐聚此地,感叹宏才之士正在此共创辉煌。
5.管仲蒙庄:管仲和庄子,分别为安徽颍上人和蒙城人。这句话感叹先哲的文化启迪,呼吁缅怀先哲,不忘初心,继承文化。
6.宋清:中国历史上的宋朝和清朝。徽州文化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在全国引领风骚约800年之久。北宋新安理学代表性人物程颢、程颐及集大成者朱熹的祖籍均在安徽新安江畔;清代“乾嘉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戴震引领着皖派学术的发展,桐城派更是统领清代文坛200余年。孔:副词,很。彰:彰显。这一句提炼出了安徽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两个时代,以此鼓励后学,继承安徽文脉、学脉,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