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拂面,吹得人神清气爽,吹得果实日趋成熟。我随意闲逛,不经意间看到几棵树上满是石榴,拳头大小,沉甸甸的,把枝条压得低垂。石榴有的又红又圆,宛如姑娘羞红的脸蛋,煞是好看;有的腆着小肚腩,像胖娃娃穿着红肚兜,戴着小皇冠,可爱极了;有的裂开口子,露出籽来,酷似老太太兀自乐着,透出浓浓的烟火气……石榴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果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此后,石榴便在我国得以种植,唐代长安曾出现“榴花遍近郊,城垣栽石榴”盛况。除了安石榴外,还有沃丹、丹若、金罂、天浆等好听的名字。
春天,原本光秃秃的石榴树在和风细雨下鼓出了嫩芽,先是淡黄色,渐变成深绿色,一片葱茏。“五月榴花照眼明”。农历五月,榴花开得最盛,故有“榴月”雅称。榴花多为红色,也有粉红、黄、白等。我尤为喜欢色泽艳丽的大红。花托也是红的,分成一瓣瓣心形,倾情捧出花朵,中间抽出黄色花蕊,星星点点。榴花不大,但明艳艳、柔嫩嫩的,花姿绰约,随性洒脱,从不矫揉造作。此时的榴花像一只只小铃铛,在风的摇曳下,似发出悦耳动听的天籁之音。时日不长,花肚隆起,像一盏盏红灯笼,一派喜气洋洋。“榴花开欲然”,榴花如一把把小火炬,点燃了夏日的热情,演绎出如火的绚丽。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每到石榴上市,我都挑选几斤。剥石榴有一套方法:先将红如玛瑙的石榴洗净,用水果刀在生长“小皇冠”处切一个方形口子,即能见到内部结构。沿着果膜分隔界将果皮轻轻划开到底部后,像花瓣一样一片片地掰开,晶莹透红的石榴籽儿便出现在眼前。只见榴膜轻盈薄透,石榴籽水润润的。然后去掉榴膜,把石榴倒扣在容器中,用勺子轻轻敲击,果肉陆续剥落,亮晶晶的。抓一把放进嘴里咀嚼,丰富的汁水立刻充盈唇齿间,甘甜的滋味仿佛玉露琼浆,让我回味无穷。
石榴不仅花好看、果好吃,还有美好的寓意。乡下老家,布置婚房时,在床上或在案头放置几只熟透开裂的石榴。因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寓意多子多福、子孙满堂。乡亲们也喜欢在自家院落种植石榴,夏日榴花密密匝匝,如瀑布般壮观;秋天满树的大红石榴,吉祥喜庆,预示着日子红红火火,家庭兴旺。有次我们去爬山,午饭在山脚下一家农家乐用餐。与老板娘闲聊中得知,由于周边的山仍保持着原始风貌,吸引了众多户外爱好者组团来爬山,饭馆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说话间,院中树上一石榴忽儿噗地裂开,露出“皓齿”,恰如老板娘笑意盈盈的脸。
在古典园林中,常见竹子、芭蕉,也能见到石榴。有的植在假山后,有的植在花格窗下,有的植在水畔一隅,无不清丽可人,别有雅韵。此外,还能看到石榴盆景,或苍老遒劲,或挺拔秀气,虽形态各异,但一律透出独特的风姿和品性。正如郭沫若先生赞道:“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起先,我觉得这些树和盆景,是为了造景,有一次听导游介绍,才知是主人情感的流露。因“榴”与“留”同音,暗含“停留”之意。希望回家的人能留下,盼望离家的人早日归来。原来,那种离愁牵挂都藏在此树间。
石榴内有层薄薄的果膜,包裹着饱满的籽粒,紧挨在一起,如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曾到一个美丽乡村景点观光,公园一角塑有两个偌大的石榴造型,其中一个已剥开,鲜艳欲滴。下面写了两行大字:“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比喻十分形象贴切,富有时代性,寓意一下子升华了。是啊!56个民族情同手足,守望相助,和和美美,恰似一个像石榴籽团结的大家庭。
石榴红,秋意浓。那一抹鲜亮纯正的红,不仅是欢喜的色彩,更有甜蜜的味道,意蕴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