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是歌曲《从前慢》里的歌词,也是我在阅读《边城》时脑子里常常回荡的话语。
全书不长,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更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样的文风,衬托出一座纯净的边城。
小说的主人公翠翠,是被山“养”大的少女,有着一双清明澄澈的眼睛,好似林间小鹿一般纯真可爱。翠翠的爷爷,一生勤勤恳恳的老船夫,为人淳朴善良、忠厚朴实,是一位典型的劳动者。翠翠自幼就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祖孙俩相依为命,以摆渡为生。一条小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条黄狗和一艘方头渡船。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翠翠的母亲年轻时和翠翠的父亲产生了感情,但世俗和生活的种种原因,翠翠的父亲自杀身亡,母亲也在生下她不久后饮冰水离去。老船夫认为是因为自己早期没有关心女儿而造成悲剧,所以对孙女的生活琐事尤其是婚事格外上心。他渴望为翠翠谋得一个好人家,同时又希望是翠翠所喜欢的。而善良的少女对于养大自己的爷爷也是十分孝顺的。小说中,几次提到翠翠对爷爷年老而要离去的担忧,从侧面可以体现出翠翠对爷爷的依赖。故事的前期祖孙俩的情感纽带多令人动容,故事结尾爷爷的离去就多令人伤感。小说中多次提到的白塔,在老船夫逝去的那一夜倒塌了。暗示着老船夫在雷雨天的悄然离去,既结束了他劳累的一生,也让年幼的少女失去了亲情,一夜长大。
小说中翠翠和二爷傩送的爱情也令人印象深刻。初见时,少女的娇羞可爱,少年的爽朗大方,使得二人在心里萌生了爱情的新芽。翠翠对这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心生好感,傩送也对天真美好的少女印象深刻。在那个连对视都会脸红的年代,为数不多的交往也能让名为爱情的树长大。然而,上天好似与他们作对一般,傩送的哥哥天保发生了意外。纵使和外人说自己心念着摆渡的少年,内心也存在着跨越不去的鸿沟。他离开了茶峒镇,也离开了翠翠。故事的结尾,沈老没有点明二人的爱情是否是圆满的,只留下那模棱两可的一句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看似是充满希望的,我却感受到无望。好似宿命一般,翠翠父母的爱情以悲剧收尾,而翠翠的爱情也不得而终。
纵观全书,每个人物的命运似乎都以悲剧收尾。一生勤勤恳恳的老船夫在临死之前还被人误会着;情窦初开的少女失去了爱情,也失去了相依为命的爷爷;意气风发的少年失去了哥哥,也与心悦的少女产生了隔阂。纵使沈从文描绘出如陶渊明的桃花源一般的安静美好的世界,也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使众人以悲剧收尾。
《边城》里的茶峒镇没有官场里的尔虞我诈,没有京城里的纸醉金迷,也没有都市里的污浊世风。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美好感情。这是一个没有功利性的边城,人人重义轻利,是令人心向往之的世外桃源。
从前慢,日子慢,车、马、邮件都慢。从前美,景色美,人、物、情都美。《边城》让我们明白:世界上有纯洁自然的爱,生活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