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燕山大学 - 《燕山大学报》

紧扣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厘清学校发展重点目标任务

2024-09-27    

文章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社会发展和高校工作的基本要素,三者相互支撑具有内在一致性。高校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推进教育改革,优化学科建设体制,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优化升级“双一流”建设各项指标,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同时要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引育体制和考评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我国进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阶段、新挑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党的二十大的基础上,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接续部署,并统一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对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对于更好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高校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一环,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教育部怀进鹏部长指出,要着力发挥高等教育龙头引领作用,聚焦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聚焦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深入部署和加强两个“先行先试”,鼓励各地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出教育的贡献。前不久召开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强调,要着重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要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打造活力迸发、动力强劲的创新型河北。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屹立于新的发展风口,横览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纵观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我们的目标是正确的、方向是光明的、未来是可期的,必须坚持正确道路、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好、发扬好燕大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良传统,锚定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的中长期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细化工作举措,不断促进“双一流”建设各项指标提质增效、优化升级,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迅速驶入并持续行驶在快车道。改革决定命运,创新引领未来。教育、科技、人才作为社会发展和高校工作的3个基本要素,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和工作特点,但三者又相互支撑,具有内在一致性。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充分体现了党对三者关系认识的深刻洞察,为我们站在更高层面,对学校重点工作进行系统性布局和战略性思考,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体制机制,提供了科学指引。

在助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必须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功能,围绕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推动教育理念、育人模式、评价体系、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变革,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不断拓展“多向锻造式”大思政育人格局,坚持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持续推进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统筹做好新增博士点建设工作,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一线实践中加强磨炼、增长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材。要优化学科建设体制,依托原有学科专业优势,建立以服务未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建设,逐步构建起具有燕大特色的学科生态体系。要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加强国际教育科研交流合作。

在助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必须突出科技的战略性地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布局重大科研任务和发展高质量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有机结合。要大力开展有组织科研,深入推进科研创新体系建设,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人才、资源向重要学科领域、重点研发方向、重大科研项目聚焦。要不断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全力支持亚稳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推进起重机械关键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完善各级各类科研平台管理、支撑、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四院四中心”实体化建设,科学规划大型科研设备采购计划。要坚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积极与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谋划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深化与京津高校对接交流合作,健全完善服务河北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助推我省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要进一步深化科研评价改革,将“破四唯”和“立新标”有机融合,优化完善科研奖励激励制度,让潜心研究成为风尚,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在助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全链条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疏通人才引育用留的机制性梗阻,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队伍,更好支撑教学工作和创新突破。要坚持立德为先、修身为本,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坚持把师德师风和科研诚信作为评价人才的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职员工树立崇高的教育理想与职业追求,持续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校园氛围。要完善人才引育体制,积极培育更多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健全国内外人才引进机制,持续优化青年人才发现、选拔、培养体系,着力在三尺讲台上培育一流教师队伍,在重大课题中培养战略科学家,在产业一线打造卓越工程师。要完善拴心留人机制,充分发挥二级学院作用,给予人才足够的发展空间和用武之地;按照教学科研活动规律,健全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分类多元化考评体系,进一步为人才松绑减负,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