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
在四季的轮回中,秋,无疑是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季节。不似春的娇媚、夏的奔放、冬的凛冽,它以一种成熟而内敛的姿态,缓缓步入我们的视野。
“惊起归鸿不成字,辞柯落叶最知秋。”秋沉默地用一片小小枯叶的脱落、飞舞与下坠,揭示整个宏大宇宙的秩序。
如果说绿是生命的初绽,那么秋天的黄、红、橙便是生命的成熟与辉煌。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漫步林道,脚下是落叶铺成的松脆地毯,窸窸窣窣,每一步都是岁月的回响。你若抬首望去,山林间,枫叶如火,层林尽染,红得热烈,黄得灿烂,绿得深邃,百般景物堪图画。
秋来无声。当夏暑渐行渐远,天地日渐广袤,我们站在田野边呐喊,做土地最忠诚的孩子。深吸,是稻谷的厚重香气,是泥土中蕴含的生生不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人手持镰刀,弯腰于稻田之间,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都承载着对家的责任与希望。稻谷金黄,随风起伏,宛如金色的海洋,翻滚着丰收的波浪,那是大地对勤劳者最真挚的馈赠。
正如卢梭所言: “活得最长的人并不能算是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才是。”人们可以轻易解说一棵种子萌生为花果的过程,但无法解释一个浪人面对秋叶下旋时,何以泫然欲泣。
秋,如同一杯醇厚的老酒,越品越有风味。
它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枯萎、腐烂,在带来了萧瑟的同时,也预示着新的生命即将在冬日的沉睡后破土而出。正如那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每一片落叶的归根,都是为了来年的更加繁茂。正如人生中的低谷与转折,虽然表面看似停滞不前,实则是为下一次的飞跃积蓄能量。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以秋为题,抒发着各自的情怀与哲思。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到刘禹锡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再到毛泽东的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天在他们的笔下,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色彩与哲学意味。或纵情山水,或登高望远,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当万物开始收敛锋芒,准备迎接冬日的严寒时,人们也往往会在这样的季节里,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回顾过去,坐在时间的彼岸,来转顾那些逝去的波涛。秋像是一位智者,用那满地的落叶,讲述着生命轮回的故事,提醒我们每一个生命体都需经历从繁华到落寞,再从落寞中孕育新生的过程。
我们把一年划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时间便俨然有了起点和终点,在行进和栖止间,有了旺盛和凋零。一片叶子的落下,让抽象无情的时间也仿佛有了可以寄托的身份———生命正是在不断的落叶与生长中愈发茁壮、愈发坚韧。宇宙恢弘,万物渺小。人类在循环往复中寻求永恒,在凋零与重生间领悟坚韧。生命之美,不仅在于繁华时的灿烂夺目,更在于历经风霜后的那份从容与淡然。
正如那片缓缓飘落的秋叶,虽告别了枝头的繁华,却以另一种毅然决然的投身,奔入广袤黄土,孕育下一场根深叶茂。
(作者系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2022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