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报》

先生遗风 念兹在兹

2024-09-27    

这篇文章展示了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多位老师的词札和史料,揭示了他们在困顿中以诗词砥砺精神,勤勉精进的生活。这些老师的书法和学问滋养是近现代文人书法的典型。


《竺夫人纪念册》为鉛印线装本,诸葛麒(振公)、陈训慈(叔谅)编于广西宜山,1940 年 1 月桂林科学印刷社印,马一浮(蠲叟)题签。1939年2月浙江大学本校播迁江西泰和县,竺可桢校长次子竺衡、夫人张侠魂相继于 7 月 21日、8 月 3 日病逝,埋葬于泰和松山。2008 年 4 月 23 日,泰和县历时 三 年 终 于 找 到 张 侠 魂、竺 衡墓。因墓内有“WATERMAN”黑色钢笔,与竺可桢 1939 年 8 月4日日记所记一致,方得确认。

此信用龙泉分校八行笺纸,作者时任龙泉分校主任。“子玕院长”指王子玕(1880-1965),时任国立中正医学院院长。“沈秘书”,指沈金相(1901-1990),号铸颜,浙江嘉兴人。据《国立浙江大学龙泉分校三十一年度职员名册》,沈金相为一九四一年八月到任龙泉分校秘书,兼三民主义讲师。信中有“去夏”“前来弟处”及款识日期,可知此信作于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廿六日。

(左)此札用龙泉分校笺纸。词与《天风阁词集》稍不同。据《夏承焘日记全编》1944 年 2 月 3日条:“改《洞仙歌》未成……重写《好事近》词,寄云从”,结合前后日记,推此札作于是日。上款“弢青、云从伉俪”,即盛静霞、蒋礼鸿,时皆任教重庆,两人刚订婚,蒋为夏承焘之江大学学生,一九五八年均移教新成立之杭州大学。“声越”“心叔”,即徐震堮、任铭善,龙泉分校同事,住风雨龙吟楼。孟劬,张尔田。

(右)金维坚,龙泉分校生物学教师,兼任西湖博物馆馆长,并创立龙渊印社,被推举为社长。农学院 1942 级学生戴朱恒将赴贵州本校深造,此为临别题赠,1943年作于芳野风雨龙吟楼。夏承焘 致蒋礼鸿 盛静霞夫妇词札

龙泉分校于一九四一年在松坡上新建教员宿舍。房屋为木结构建筑,以毛竹对剖作瓦,风雨之夜,松涛撼屋,如虎啸龙吟。郑晓沧先生摘杜甫诗句名其为“风雨龙吟楼”。同住此楼的有郑晓沧、夏承焘、王敬五、孙养癯、徐震堮、王季思、任铭善、胡伦清、金维坚等先生,皆饱学谦恭之大先生,尤好吟诗哦词,于是成立“风雨龙吟诗社”。虽生活困顿,但诸先生以诗词相砥砺,感时忧世之心,一寄于诗,得文字商量之乐。先生们以学问为志业,以诗词、书画为余事,虽不以此闻名,但时常唱和切磋,勤勉精进。他们所遗之翰札,皆日常书写,莫不文气雅正,格调高古,是近现代文人书法之典型。展示诸先生之遗墨和史料,或可让世人知晓“书法源于学问滋养”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