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井冈山大学 - 《井冈山大学报》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 我与第 40 个教师节

作者:江嘉陵    
2024-09-20     浏览(61)     (0)

作者感谢小学班主任李成英老师,影响了作者的一生,帮助作者成功进入好的中学和大学,传授教学技巧给作者,并给予作者成长中的关爱和支持。作者希望借此文献给天下老师,祝愿老师生命之花处处开放,生命之光熠熠生辉。

有一个人,影响了我一生,直到现在想起她的模样来,依然是当初女神级别,发着光,神采奕奕,目光如炬的样子。她就是我的小学班主任,李成英老师。

那是1988年9月,我刚从三峡船舶公司附近的实验小学转学回重庆的一个城乡结合部村小,跟我的父母在一起。从情感上来说,在万州大伯家一年我都没有完全适应寄人篱下的生活,我很想念我的家,很想跟父母在一起;从理智上来说,那里的实验小学教学质量确实比村小要高很多,学习伙伴大多数是城里人,伙伴价值也更好。所以,我带着对亲情的渴望,和对实验小学的不舍,开始了小学四年级的学习生活。在这种渴望与不舍复杂情绪中,新的学习之旅,老师的引导就显得特别重要。

年幼的我,情感极其隐晦,说穿了是性格内向,到了四年级一班报到,第一眼见到她,我就默默喜欢上了她,二十来岁的年纪,鹅蛋脸,皮肤很白,穿了一袭时尚的裙子,见到我之后笑意盈盈地看着我,充满了亲切感,我羞涩地跟老师问好。因为父亲是村里的医生,威望还是很高的,所以老师对于我特别关注,知道我从实验小学转学过来,在原来的学校也获得了“三好学生”称号,所以第一天便安排我承担班级学习委员工作,在老师的持续鼓励和正面加持下,我从羞涩的小女孩成长为校学习部部长,荣获区级“优秀学生”称号并代表学校学生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学代会”,而这个奖项,直接在小升初的时候加分2分,让我成功进入了西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

记得1991年九月初中报到前夕,我仍然懵懵懂懂不知如何是好,父亲工作繁忙,母亲与父亲闹别扭,没时间管我,所以,直到开学临近,去上学的物品啥都没有准备,李老师知道了这件事,主动联系我,同我一起去采购开学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并送我去学校。别的孩子是父母相送,唯独我,是小学老师相送,感觉凄凉,但更多的是感恩。

因为受李老师的影响,我一直对于老师充满了信任感,无论之后遇见的老师授课水平如何,为人如何,我首先就是相信老师,所以,从小到大,一直很受教,一直带着崇敬老师的心情学习,所以学习效率很高,自然成绩斐然。

大学毕业后前往就业的城市,因为研究生毕业,在2004年的时候工作很好找,当时家里人给我两个工作选择,一个是中心医院当医生,一个是到高校当老师。因为受李老师的影响,我选择了高校当老师,因为我知道,老师这个职业,真的可以很深远地影响一个人,一群人,我也要做一个带着光的人。

原本是不善言辞的的我,第一次上讲台,紧张得全身冒汗,衣服湿透,满脸通红,但是我仿佛在教室的最后面看见了李老师,她微笑着看着我,眼神中带着鼓励,她要我相信我自己。

转眼,2004到2024年,二十年从教生涯中,带着李老师的衣钵传承,对待学生友善,亲切,关心爱护学生有加,早些年的时候担任2008级中医本科班班主任,带出的学生考研率高居医学系之首,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还考了博士,所带班级的毕业学生现在已然成为了各就业单位的中坚力量。

不断学习优秀教学方法,探索如何与学生相处,知道学生心理状态对于学习尤其重要,所以还自行学习心理学,并且把一些心理学技巧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情景模拟法教学,翻转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沉浸式课堂,这些手段和方法让学生们耳目一新,所教的课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浓厚,基本功扎实。

作为医学生的老师,知道临床的重要性,所以,在学生早期临床见习的环节,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每次临床见习之前都会联系临床医生,招呼好示教病人,让学生有直观的体验,同时,如何让理论知识在临床见习中升华,如何让学生触摸到临床的兴趣点,也是需要去琢磨的事情,因此形成了观摩———临证———讨论———总结的一系列临床带教方法。

我知道,所做的事情是千千万万老师日常工作的小事情。但是,我却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是这个职业赋予的意义感。

小时候对于老师的评价语言,通常会说:老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多少有一些牺牲者的意思;也会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多少有一些高高在上的成分;还会说,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高尚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多少有一些圣母的感觉。我想说,除了以上的标识,老师这个职业,是成长自己的最好的平台,我们可以借由老师的日常工作练习表达力,提升亲和力,获得信任感,甚至于有的时候还会升起使命感。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光照进黑暗,就像我的小学班主任李成英老师一样,照亮了我的前进的道路。

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老师,献给天下老师,祝愿生命之花处处开放,生命之光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