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海洋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报》

持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作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崔中雨    
2024-09-12     浏览(172)     (0)

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课程在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思考能力以及增强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高,在产教融合下也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评估,作者对工科课程教学模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教学评估是学校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对于青年教师所任教的课程大有裨益。2024 年春季学期,我的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课程参加了教学评估。这是我第 7 次讲授这门课程,从刚开始授课时的“战战兢兢”,到目前上课的“游刃有余”,不仅是对课程内容逐渐熟悉、对教学方法逐渐掌握的过程,更是将科研融入教学、产业融入教学的过程。通过本学期教学评估,我对课程的授课方式理解更为深刻,也对如何持续提升材料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文化类课程课堂教学的主要难题。我的课程针对的是大二下学期的学生,同学们对材料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如何针对特殊环境选择材料,如何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还处于未知阶段。我的课程即以这两个命题为主线开展,在课程的开始阶段以及每节课的开始阶段,均抛出这个问题。有的问题来源于国家重大战略(如深空深地深海),有的问题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如学生宿舍腐蚀、食堂不锈钢餐具腐蚀等),将这样的教学内容与课堂知识有机结合展现给学生,很容易提起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科教融合,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能力

我讲授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课程的优势在于我本人从事腐蚀与防护方向的研究,科研中的问题很多可以在课堂上使用。本学期有两个自认为非常成功的例子:一是“自然环境腐蚀 - 土壤腐蚀”这一节的课堂上,以科研中的青藏高原冻土环境特征和腐蚀问题为主线进行了土壤腐蚀分析,学生们纷纷发言为该环境下的材料开发与腐蚀防护提出措施;二是“轻量化材料 - 镁合金腐蚀”小节中,讲到了国际上广泛争论的镁合金负差数效应部分,提问时学生竟然提出了与国际上的主流观点完全一致的见解。这也进一步提醒我们,科研反哺教学在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三、产教融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由于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课程涉及各个行业,将行业需求、行业问题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三个行业作为典型,邀请了船舶、飞机、石化行业的专家开展现场教学(共 3 个学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工科课程的共性,如何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课程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以后有“用武之地”,是获得学生认同感的关键。同时,这种“教师讲授 + 行业专家答疑”的方式使得学生更好地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本次评估中个人在教学方式探索中的重要收获。

总之,今年的教学评估不仅使个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有了持续的提升,也对工科课程教学模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希望在未来的课程教学中,继续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