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智慧》是《人民日报》力荐的一部由中国人民大学冷成金教授编写的凝聚五千年历史大智慧的人生宝典,是熔中国智谋韬略于一炉的百科全书,它不仅是一家老小都能一起分享的精神财富,也是能从童年读到老年的成长之书。
该书共分为“百家智慧”“经典中的智慧”“历史中的智慧”三部分,浓缩《左传》《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等40余部传世经典,管仲、韩信、李白、苏轼、曾国藩等100多位历史人物典故,进行剥茧抽丝般的讲解剖析,让人在读懂历史典故,饱览儒、道、兵、法、佛、纵横、阴阳七家思想精华之中,深入传统文化之根,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中察时势之变,悟政治得失,学人生智慧,在安身立业、修养心性的人生旅途中,促进身心不断跨上新的高度。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历史,作为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包含着华夏先哲博大精深的无穷智慧,记载着炎黄子孙源远流长的辉煌业绩,是人生可以获得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读此书,既可以让我们从“晏子进谏”中,把握齐相晏子劝谏进言的高超艺术,也能从“楚材晋用”中,体会到人才得不到重用被逼外流的无奈和悲哀,还能从“萧规曹随”中,感悟到一味因循守旧忽略创新变通对国家管理的弊端。而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毛遂自荐”的故事。
战国时,秦国围攻邯郸,赵国平原君的食客毛遂自荐,以雄辩无双的口才,说服楚国与赵联盟共同抗秦,解了邯郸之围。这又让我联想到毛遂身上发生的另一个典故“毛遂挂帅”。邯郸解围之后,燕国又起兵戈,赵王想让毛遂挂帅御敌。毛遂说:逞三寸不烂之舌,我当仁不让,仗三尺剑,实非我所长。赵王不听毛遂辩解,强行让他挂帅出征。结果,毛遂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最终一败涂地,拔剑自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长与短共存,构成了人的本身。人皆有才,如何发挥,其实考验管理者要知人善任,用人用在刀刃上。用人者,必识人长短、能扬长避短、善取长补短,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将不同类型的人才组成互补结构,积极营造优良的工作环境,提供适宜的工作岗位,努力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才能各展其长,互补其短,形成整体优势,发挥人的最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