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夏天虽然炎热,但却如作家肖复兴所赞叹的:“是多么快活,多么热闹呀!”对孩子而言,气候给我们脱去了衬衣、长裤,只穿汗背心和短裤叉,舒臂踢腿,奔跑追逐,别提多轻松了。
回忆起那三四十年前的夏天,在白天,可以去钓鱼、摸蟹、粘知了,如果你想游泳,那随时可以往河里一跳(现在可不允许随意下水,防溺水宣传人人都要记牢)。夜晚也是迷人的,如果你走出小镇步入田野。天上是皎月明星,地下是蛙鼓一片。你可以在水田里照黄鳝,可以到竹林里逮小鸟;最有趣的,还是扣萤火虫——那是多么美妙的景象啊!
那是画意,更是乡情。镜头转向城市,夏天依然是热闹与静谧共存的。在北京胡同里,小屋子里住得爽快宜人,张恨水写道:“耍笔杆儿的朋友,在绿荫荫的纱窗下,鼻子里嗅着瓶花香,除了正午,大可穿件小汗衫儿,从容工作。若是喜欢夜生活的朋友,更好,电灯下,晚香玉更香。”汪曾祺还兴致勃勃地指出,在最热的时节,也是北平人口福最深的时节。
不仅是口福,而且街道巷落里,“口福”的增色还在于邻里之间的空间共享之道。我们就从下文看看,夏天里的这一条街道,是如何留下最热闹的声像回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