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三峡大学 - 《三峡大学报》
当3D打印技术
“遇见”中华鲟
2024-03-31
浏览(39)
(0)
三峡大学3D打印研发团队研发的中华鲟跟踪保护装置,固定更牢固,使用寿命更长,有望精确掌握中华鲟分布和洄游规律。该装置采用新材料减轻负担,可快速调整设计方案。团队致力于为基建行业服务。
本报讯 (通讯员李洋波 张秋菊)3月28日,在2024年中华鲟保护宣传和增殖放流活动中,中华鲟身上的白色装置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它就是三峡大学3D打印研发团队3D打印的中华鲟跟踪保护装置。
三峡大学3D打印研发团队研究人员表示,与传统方式相比,3D打印的跟踪器护具固定更牢固,使用寿命更长,此次在放流的大规格中华鲟体外放置3D打印跟踪保护装置,有望精确掌握这些中华鲟个体在长江中的分布位置和洄游规律,更好地研究中华鲟的生活轨迹。
为最大限度降低对中华鲟的影响,这项创新的跟踪保护装置采用了兼顾抵抗水流阻力和保护鱼类皮肤骨骼组织的新材料,以减轻中华鲟的负担。后续还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调整装置设计方案,实现快速迭代和优化。
三峡大学3D打印研发团队在学校水利与环境学院李洋波副教授的带领下,瞄准基建行业“绿色建造、快速建造、工业化建造、数字化建造”的发展需求,成功攻克系列技术难题,使3D打印技术更好地为“大国制造”服务。
图片说明左图:携带跟踪器的中华鲟右图:跟踪器护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