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来得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当时我们都不抱什么希望,没想到,经过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我妈妈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6月16日,当载着梁奶奶的救护车驶出台州医院前往台州市康复医院那一刻,梁奶奶的家属感动不已,近60天惊心动魄的治疗经历就像是做梦一样。
回顾梁奶奶的抢救过程,台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崔可感叹:多学科的联合才是梁奶奶“重生”的保障。
故事回到两个月前。
4月18日中午11时左右,一辆救护车呼啸而来,停在台州医院(本部)急诊科门前,从车上抬下一名浑身是血的人。
“病人是车祸,多发伤,很危险!”随车急救人员边转送病人边对接诊的医护人员说。
语速快、脚步更快。很快,病人被送到急诊科红区抢救室。
病人是一名75岁的老人,因遭遇车祸被车碾压。
血压低、氧饱和低、心率慢……典型的失血性休克症状。老人的生命危在旦夕。
为了确保老人的生命安全,需尽快转送到重症医学科(ICU)进一步抢救治疗。
“你们马上需要接收到一名全身多处损伤的车祸伤者,病情很重。”很快,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就接到了来自急诊科的电话。
老人被紧急转送到重症医学科。
经过初步的检查,结果令在场医护人员大吃一惊:呼吸衰竭、创伤性休克、21根肋骨骨折……这任何一项都有可能危及老人的生命。
“我们绝不放弃任何一点希望,全体医护人员必须全力以赴!”在现场参与抢救的崔可暗下决心。
一场与“死神”的赛跑由此拉开。
当天,崔可组织了全院相关专家进行了紧急讨论,讨论后的结果不容乐观,唯一的希望就是上EC-MO。
ECMO又称体外膜肺氧合,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
“上吧!”崔可主任斩钉截铁地说。ECMO这个现代医学中的“生命守护神”,成为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经过数天的抢救,老人的病情趋于好转迹象。
但由于老人胸前肋骨断了21根,相当于数把匕首安插在人的胸腔,随时都会给老人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对护士的拍背、翻身等护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经过与心胸外科讨论,决定在ECMO的支持下为老人进行肋骨固定术,这不仅是医疗技术的巨大挑战,更是对人类意志极限的极大考验。
崔可说,这是一场漫长且充满风险的“战斗”,在ECMO的维持下,手术时的止血非常困难,但我们没有退缩,运用精准的药物和精湛的技术为手术保驾护航,7个多小时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对我们医生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巨大考验。
手术由心胸外科马德华主任医师主刀,近8个小时的肋骨固定手术非常成功,这不仅为老人扫除了埋在胸口的“炸弹”,也为老人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
术后老人身体恢复得很快,经过重症医学科的精心治疗,顺利地撤除ECMO机器。随着身体的进一步恢复,气切手术、重症康复训练等措施先后展开。
近日,经过专家的评估,老人被转送到位于路桥区的台州市康复医院做进一步康复训练。相信不久,老人就会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从遭遇车祸生命危在旦夕,到逐渐康复转送康复医院,老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60天。这一天,雨后天晴,阳光正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