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华南铁道建筑报》

记忆中的那些事

作者:□  刘健强    
2024-08-16     浏览(156)     (0)

本文讲述了作者回忆父辈的故事,见证了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并表达了对未来工作的决心。父辈们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但仍努力培养子女成才,作者深受感动,立志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时候,喜欢听大人讲过去的事,有些事情发生在父母小时候,有些事情发生在自己穿开裆裤的时候,回想起一些人、一些事,感触颇多。

40年前,我的外公还是村上的干部,也曾读过书,在当地算是文化人。在那多子多福的年代,他和外婆养育了6个儿女。读书、日常开销等压力席卷而来,外公无奈辞去“村官”,做起了小生意。听母亲回忆,那时交通不便,坐车出行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10公里内基本上都是步行,外公为了省钱,曾多次步行60公里到县城,再从县城坐火车到沿海地区批发商品,拉回湖南小县城,用扁担挑着货物走在乡间售卖,最终成功将6个子女培养成才。我清楚地记得外公在世时跟我吹牛,说他能挑500斤的担子。现在想来,我不禁潸然泪下:他挑起的是生活的重担,是一个大家庭的未来,这分量,又何止500斤!

20年前,我的父母从外地打工回来后,便没有再出去,而是选择在老家做点小生意。既是为了照顾老人,也是为了陪伴子女。那时,学校离家近,我天天步行去上学;后来有了自行车,我便骑车去更远的学校读书,有时去镇上、县城还会选择乘坐客车。大人口中的“10公里靠步行”,对当时的我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记忆中,隔壁镇的有个卖鱼的“傻子”老板。他隔三岔五便会挑着几十斤渔获沿路售卖,因为老板只认识斤的刻度,所以每次卖鱼只能整斤卖。由于他不太会算数,便有人喊他傻子。但是他从不会缺斤短两,总要给顾客加上一点。他的这种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看来,这不叫傻,这是平凡而伟大的体现。

10年前,在北方读书的我清楚记得,从长沙乘坐K598次列车到呼和浩特,需要整整33个小时。每次上火车前,我总要准备一大袋泡面和各种零食,提前下载好电视剧,以此在车上打发闲暇时光。2012年末,京广高铁全线通车。放寒假的我从呼和浩特到北京转乘高铁回家,仅7小时就从北京抵达长沙,切实感受到了高铁飞驰的中国速度。

今天,我正身处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建设中,想起父辈讲述的那些故事,在见证时代更迭的同时,不禁感叹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

未来,作为一名二十五局人,我将不忘初心,传承“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积极践行“包容、简约、实干、争先”的企业文化,力争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