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重症医学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65岁的王阿姨(化名)突发暴发性心肌炎生命垂危,重症医学科联合多学科专家携手出击,运用ECMO(人工膜肺)等多器官功能支持技术,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危情时刻:暴发性心肌炎来势汹汹
王阿姨因腹痛、发热等症状入住本部消化内科,但病情急转直下,很快出现胸闷憋喘症状,心肌酶和心衰指标持续上升。转入本部重症医学科后,病情迅速进一步加剧,腹痛未缓解,双侧胸腔积液、心功能不全等症状接连出现,经普外科、介入放射科、妇科、心内科等多学科会诊,全腹增强CT及腹腔动脉造影,排除肠梗阻、肠系膜动脉栓,在病情复杂难以判断之际,王阿姨又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III度(最严重类型)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室壁收缩功能严重减弱,心率降至每分钟仅30次,顷刻间王阿姨的生命陷入危急,面临心衰和猝死的极高风险。
紧急关头,重症医疗团队迅速采取行动,联系本部心内科主任王正忠团队为王阿姨安置临时起搏器、冠状动脉造影并实施IABP辅助治疗等一系列救治措施,同时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心外科、消化科专家进行多学科讨论,结合王阿姨的各项检查结果,经缜密分析,临床确诊为暴发性心肌炎。
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异常凶险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其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急且进展迅猛,病情如狂风骤雨般肆虐,死亡率极高。王阿姨心功能急剧恶化,多器官功能也出现断崖式下跌,此时其他治疗手段已无法逆转病情,启用ECMO成为重启“心动力”的唯一希望。
生命重启:ECMO助力生死营救
本部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晓明迅速指挥救治,重症医学科ECMO小组成员连夜集结,心外科乔友进医生协同。团队争分夺秒密切配合,气管插管、超声定位、更换深静脉、ECMO动静脉置管、超声评估……凌晨0:30,成功运行VA-ECMO体外生命支持治疗,这一刻,患者衰弱的心脏得到了有力的辅助,家属的焦虑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为确保ECMO的顺利运行和患者的安全,专家团队制定了一系列器官保护策略,目标导向的镇静镇痛,呼吸治疗中动态的呼吸力学监测及PEEP滴定,运用床旁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实时监测,进行精准的液体管理,以及积极地进行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综合治疗。医生团队每日床边评估,灵活调整方案,护理团队全天候贴心照护。治疗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患者病情曾一度因并发症而再陷险情,然而得益于多学科专家的紧密协作与高效应对,王阿姨成功地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经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夜以继日精心治疗,王阿姨的心功能逐渐恢复,上机后第4天,顺利撤离ECMO,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好转,医疗团队又为她陆续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临时起搏器及IABP。后续王阿姨康复情况良好,顺利出院。
时刻厉兵秣马捍卫生命防线
ECMO作为一项尖端的生命支持技术,被赞誉为重症医学领域的“终极利器”,可为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体外呼吸与循环支持,从而为抢救工作争得宝贵时间。本部重症医学科专家团队致力于ECMO、ECMO+CRRT+机械通气的杂交式多器官功能支持技术(MOST)、机械通气、血液净化、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管理、重症超声等治疗和监测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在危重病人器官支持、重症感染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救治、临床营养、内环境紊乱纠治及危重病人远程转运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同时依托MDT多学科诊疗模式高效协作,助推疑难重症诊疗“加速度”,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畏的担当,为危重症患者点亮生命希望。
(本部重症医学科 刘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