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党支部主动响应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以勤奋、敬业、创新、奉献的“春蚕精神”为引领,着力打造“春蚕服务社”品牌。
创新“三会一课”,筑牢特色过硬战斗堡垒
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模式,邀请知名党建专家和兄弟支部前来交流,前往红色教育基地上党课,用特色化增强吸引力、用实效性体现先进性。制定《教工第二党支部(春蚕服务社党支部)“党建+”服务蚕农制度》,推进蚕桑服务主题的规范化、长效化和品牌化,打造支部党建阵地,提升支部党员的行业服务能力。党支部先后被授予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江苏省高校特色党支部、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日活动一等奖。
积极创先争优,选树“春蚕精神”党员标兵
通过树立学习标兵、教学标兵、科研标兵和服务标兵,激发全体党员学习热情和科研动力,攻克蚕桑基础研究的重大难点问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培养符合“新农科”要求的新型蚕桑人才。对接产业卡脖子难题,在桑树新品种选育、家蚕病原微生物致病机理、蚕桑资源高效利用及新型蚕药开发等方面成果显著,形成了老、中、青三代蚕桑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服务蚕农的生动局面,充分彰显了我校蚕桑特色,巩固和提升了研究所在蚕桑学科中的国家队地位,受到行业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
服务国家战略,打造“春蚕服务”闪亮品牌
探索“一体两翼三强化”模式,打造服务型支部样板,彰显科研特色。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科研助力服务生产,使科学研究向人才培养和生产一线的两翼延伸,实现了蚕桑基础研究实力的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强化和服务蚕桑产业水平的强化,“春蚕服务社”的品牌效应日益彰显。通过开展“国家桑树资源圃开放日”“蚕桑科技下乡”等多样化党日活动,不断彰显蚕桑特色和文化。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提升服务蚕桑产业水平。支部党员共参与科技培训及科技下乡20余次,培训蚕农及基层科技人员3000多人次,提供应急性服务 40 余次,举办各类蚕桑科普活动 10 余次。开展支部党员与学生结对工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深度推进国际合作,参与举办多场国际蚕桑学术会议,承担来华蚕桑科技人员培训任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立足新时代,春蚕服务社党支部将继续以弘扬“春蚕精神”为价值追求,为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不断贡献力量。
(盛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