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打呼噜也是病

男子睡觉憋醒嗓子眼被“堵实”手术“开通”阻塞咽腔

2024-06-26     (0)

打呼噜说明睡得香?其实不然!它可能是一种疾病,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有猝死的风险。

李先生今年38岁,近十年来,夜间睡觉经常被憋醒,醒来后浑身是汗,白天坐着会打盹,开车时会犯困,开会时一会就能打呼,更难为情的是,因为鼾声实在是太大,每次出差,别人都不愿意和他一个房间,平时在家老婆也不愿和他一个房间睡觉,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

为摆脱困扰,李先生来到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门诊医生经过初步检查发现李先生口咽软腭下垂明显,咽腔狭窄,随即给李先生做了多导睡眠监测,提示AHI(呼吸紊乱)指数为35,最低血氧为53%,最终李先生被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常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症,并可能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Ⅱ型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根据李先生描述的症状,他的嗜睡每天存在,且发生于重体力活动或需高度注意力的情况下(如开车、谈话、进食或步行时等),严重妨碍社交和职业活动,已经达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重度低通气综合征的程度。

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李先生的病症与口咽平面阻塞关系比较大,由于长期缺氧,他嘴唇颜色发暗,在同李先生及其家属积极沟通同意后,经过综合评估,在术前一周通过使用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帮助李先生改善缺氧状况,后进行了改良H-UPPP(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后当天晚上,李先生的打呼情况基本消失。出院后通过随访,李先生夜间睡眠安静很多,恢复的也很好。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很多人都认识到打呼的危害,但大部分还仅局限于打呼只能佩戴呼吸机这个概念中,打呼噜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与上呼吸道阻塞关系较大,上呼吸道由鼻、咽、喉构成,任何部位的狭窄均可以出现打呼,最常见的就是口咽平面的狭窄,解决了上呼吸道阻塞,打呼憋气也可以很好的改善。

打呼噜是如何形成的?

打呼噜是上气道狭窄的患者在睡眠时经过上气道的快速气流振动软组织产生的声音,气道越狭窄,鼾声就越响。

打呼噜有哪些危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以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和日间思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呼吸疾病,该病可引起间歇性低氧、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结构紊乱,并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2型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研究表明,未经治疗的重度OSA患者病死率比普通人群高3.8倍。国内20家医院的数据证实,我国OSA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为49.3%,而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OSA患者占83%,治疗OSA对这部分患者血压的下降效果肯定。此外,OSA人群发生卒中的概率是对照组的4.33倍,病死率是对照组的1.98倍。OSA对身体多个系统都会造成损害,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全身性疾病。

哪些口咽平面疾病会导致打呼憋气?

儿童常见的就是扁桃体肥大,成人常见的有Ⅱ度以上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下垂、悬雍垂过长或过粗、咽腔狭窄、咽部肿瘤、咽腔黏膜肥厚、舌体肥大、舌根后坠、下颌后缩及小颌畸形。当然日常生活中,暴饮暴食导致肥胖,此时患者的咽部皮下、颈部脂肪堆积后改变了患者的上气道形态,也会直接导致上呼吸道狭窄,患者在仰卧体位的时候,咽部的脂肪下坠以及舌根脂肪堆积后坠压迫上气道,出现气道塌陷,从而促进睡眠中的缺氧和呼吸暂停。

扁桃体肥大

口咽平面狭窄该如何治疗?

一般来说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下垂、悬雍垂过长或过粗、咽腔狭窄、咽部肿瘤、咽腔黏膜肥厚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扩大咽腔,过于肥胖导致上呼吸道狭窄的患者鼓励减肥和定期、充分的体育锻炼;饮食方面采用低热量和极低热量饮食以及生活方式干预可能有助于肥胖OSAS患者减肥,不能耐受手术者则考虑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CPAP已被证明对嗜睡和生活质量改善有明显效果,这在依从性较高的患者中更为明显。患者经过减肥后或者CPAP改善缺氧后由于存在结构异常,比如软腭下垂、咽腔狭小,扁桃体肥大等导致上呼吸道狭窄,可以考虑手术扩大口咽腔,减肥后手术风险可以降到更低;舌根后坠、下颌后缩及小颌畸形患者可以考虑口腔矫治器治疗。

(耳鼻咽喉科  张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