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大约5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肝转移(15%~25%的患者在肠癌初诊时即有肝转移,另15%~25%的患者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大多数人都认为,结直肠癌一旦发生肝转移,就属于晚期,预期生存时间短,不具备治疗价值,事实真是如此吗?
近日,我院普外二病区一个月之内成功为四位结直肠癌伴肝转移的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肝转移瘤切除术。手术顺利完成,病灶切除确切,术后结合辅助化疗,明显提高了癌症患者的生存周期。
患者甲:体检发现CEA(癌胚抗原)高于正常,通过CT检查,进一步发现直肠恶性肿瘤,肝脏多发转移。患者及家属慕名来到我院普外二病区求助,王云峰主任团队立即组织全院MDT讨论后考虑到患者低位直肠癌合并肝转移,开腹手术需要两个切口,故施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中超声引导下肝转移灶微波消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TME)术。仅下腹部5cm小切口,取出肝切除标本及直肠癌根治标本,术后给予综合治疗(HAIC及辅助化疗),现恢复良好。
患者乙:腹痛腹胀4天来我院就诊,CT提示横结肠肿瘤伴有肝脏多发转移,在我院普外二病区住院治疗,王云峰主任团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通过术前的内镜、影像学检查、营养状态及肝脏体积功能评估。经全院MDT讨论,决定全麻下同期手术同时处理横结肠癌及三处肝转移癌,其中横结肠肿瘤行扩大右半结肠癌根治,肝右叶肿瘤行转移瘤切除,左叶肿瘤行术中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手术在保证切缘、根治肿瘤的前提下成功实施,未阻断肝门,未输血,达到NED状态。患者恢复良好,在MDT再次讨论后,拟行术后辅助治疗HAIC(肝动脉灌注化疗)。目前已顺利出院,继续密切随访及择期来院评估后化疗等综合治疗。
彩超造影下微波消融术
患者丙:体检CEA(癌胚抗原)异常升高,CT提示结肠肝曲恶性肿瘤,肝多发转移,王云峰主任团队组织全院MDT讨论后给予实施同期手术,全麻下右半结肠切除+肝多发转移瘤切除,术后给予综合治疗(HAIC及辅助化疗)。
患者丁:因便血肠镜检查及病理提示直肠恶性肿瘤,肝多发转移,王云峰主任团队组织MDT讨论后考虑给予腹腔镜下实施同期手术,全麻下腹腔镜下肝切除+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给予综合治疗(HAIC及辅助化疗)。
结直肠癌的肝转移是一种特殊状态,多数情况可能仅局限于肝脏,不伴有其它地方转移。即使出现了肝转移,只要手术能切除肝脏的转移,约一半的患者都可以获得和没有肝转移类似的治疗效果。以往没有采取任何治疗手段的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5%。现如今,在接受根治性肝转移灶治疗的肝转移患者中,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五年生存率已接近50%,患者的生存周期显著提高。我院普外二病区腹腔镜技术起步早,技术成熟,可熟练的完成结直肠癌伴肝转移切除的手术,为患者解除病痛。
如何诊断肠癌肝转移?
临床上,超声、CT和MRI都是结直肠癌肝转移常用的诊断方法。超声检查是肠癌肝转移较为经济实惠的诊断方法,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常用于初筛。肝脏增强CT检查是目前肠癌肝转移诊断和术前分期的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目前,MRI是诊断与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最准确的方法,敏感性约91.0%~97.0%。
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后,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转移灶的数量、大小、部位的不同,而采取相应不同的治疗方法。目前,对于肠癌肝转移,国际上推荐进行MDT(多学科讨论),集合各个学科的优势,综合应用手术、消融、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手段,使患者能够获得最优的系统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可手术的肠癌肝转移:对于初始可切除的肠癌肝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是国际公认的能治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标准方法。
肝脏具有很好的代偿性和可再生性,即便进行大范围的手术切除后,依旧能保证患者日常生活所需的肝功能。尽管近年来肠癌肝转移的系统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果单纯姑息化疗或对症支持治疗,大部分患者存活不会超过1年,但如果可以通过局部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局部消融,仍是唯一可能治愈肠癌肝转移的方法,配合化疗等综合治疗,大约有接近一半的患者能存活5年以上,而在肿瘤治疗中,存活5年就算达到了治愈标准。因此,碰到结直肠癌肝转移,一定要去医院看诊,如果能手术完整切除所有病灶的话,即有可以获得治愈的可能。
●不可手术的肠癌肝转移:对于确实无法手术切除的肠癌肝转移,或除了肝脏之外,还有肝外其它脏器转移,则无法从手术治疗中获益。因此,建议患者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的方法,尽可能地延缓肿瘤的生长,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还可以采用介入、消融、放疗等局部治疗方式,针对性地杀灭或缩小肝转移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普外二病区 王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