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大学生活,恰似五彩斑斓的画面,又如欢快跳跃的音符。它丰富多彩,却不尽如人意。从大一到大三,我从校易班办公室的一名小干事到成为独挡一面的第六届校易班学生工作站站长,负责学校的新闻宣传和易班的思政教育工作。三年的学生工作使我蜕变。大一时,我怀着热情与憧憬,初进易班大家庭。
大学最开始,我报了院里的办公室和社会实践部,还报了许多感兴趣的社团。却从未思考过它是否适合我,我是否真心喜欢,我一味的追求着那些所谓的“成功”,失败便成了必然。那段时间,我感受到了最长的夜。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我的能力还不够?还是我在台上太紧张了?真的不够好吗?那时的我像没有桨的船,在陌生的人海中,漫无目的地漂。从那之后,我不那么想表现自己了。不久,我迎来了“易”束光,它点亮了我的大学生活。 在军训之后,我得知了易班招新的消息,我选择鼓起勇气再尝试一次,几天后,面试结果出人意料,我收获了来自学长学姐的肯定,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如同一束大学生活的微光。我很庆幸,在我人生最不如意之时遇见了易班,遇见了易班的学长学姐。“易”束光,点亮了我的大学生活。
进入易班,成为办公室的干事,我遇到了温暖的学长学姐,遇到了给予我鼓励的老师,我更自信了,也更有目标。大二时,我成功竞选办公室副主任。此时校易班处在改革期,干部少,任务重,我不仅要负责办公室的工作,还要负责新闻组的宣传工作。虽然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听起来似乎会比非专业的同学多一点经验,但是对于首次接触新闻宣传的我来说也是一次莫大的挑战,我还记得我写的第一篇推文——“你好,初相遇的邵院人”,这篇推文得到了易班指导老师龚家勤老师的认可,我很开心。
紧接着,我迎来了我的第一批干事。那时的我其实还是新闻宣传的新手,但是我就要马上带领一批新人成长起来,压力很大,换届那一个月几乎都工作到了凌晨,与其说带领,我觉得更多的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作为一名易班干部,我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我们是整个学校的“传声筒”,代表的是整个学校的形象。从任职后,我会多关注学习其他学校的宣传文稿,指导老师也会时常发一些优秀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就这样不断学习,不断磨练,宣传基本能跟上学校的脚步。我仍记得周廷建副部长和龚老师指导的“四史”文章,经过十多次的修改,终于推送上学习强国,无比喜悦,这也算是我们易班巨大的一次进步。我还记得我们在疫情期间举办的线上音乐会,第一次用“邵阳学院学工在线公众号”直播,为深处疫情阴霾的同学们送去了温暖,获得了超过 4.3 万的点赞量!
作为易班的干部,我们易班人始终坚持做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做多彩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做优质校园服务的提供者。我们时刻关注同学们的需求,积极回应大家的期待,努力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举办各种线上线下活动,我们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到了大三,我对继续留干有过犹豫,因为我定下来了考研这个目标,虽然在大二我兼顾了工作和学习,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也光荣入党,但是对于考研这个需要无比专注的目标,我在内心做了几百上千次的斗争。如果我选择继续留干,我将要统筹五个部门和二十几个易班学生工作站,我是否有精力、有能力肩负重任?然而,我还是选择迎难而上,担任校易班站长。
在任职初期,我缺乏把握全局的能力,总会有所疏忽,例如推文照片里面的字是错的我却没有发现,文章出稿效率较低,总是要到 11 点多、甚至活动后几天才能完成。由于上半年的疫情,干部干事都缺乏成长。经过寒假的培训,大家终于有了一点进步。策划了晒年俗、除夕限定抽奖、手账比赛等活动,打造了“青春榜样”“节气”等优质品牌,与各二级学院易班站的交流也逐步深入,组织内部也更有凝聚力,优课、快搭等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全国第八,全省第一”的好成绩,我被评选为优秀学生干部,我校易班学生工作站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易班学生工作站,这些成果不仅让我倍感自豪,也让我收获了成长和经验。最后,考研上岸,也圆满地把易班的接力棒传给了下一届!
光阴荏苒,时光匆匆,四年大学时光即将结束。再想起下车前的那句“娟姐,以后常联系。”我不禁潸然泪下。在易班,我收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那些与团队成员一起熬夜赶稿的日子、那些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的日子、那些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这些都将成为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牢记自己是邵阳学院的一份子,是易班的一份子,将那“易”束光传递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