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对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助力“山东手造”推进工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木作产业转型升级,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与滕州市人民政府持续深化校地合作。
文化资源支撑,厚植设计教育根基
2023年,学校与滕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承担的《“鲁班在我家”———中华传统木作文创产品研发与生态体系构建》项目获省委宣传部批示,双方就实施校企协同育人、设计与科研成果转化、鲁班故里文化品牌打造等开展合作,共同探讨传统木作文化的创新发展策略以及产教融合路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着眼于将项目研究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建设中华传统造型与造物资源库,开设相关传统文化与工艺课程,并注重双语教材开发。先后建成国家、省级一流课程3门。
弘扬鲁班文化,加强理论研究与发掘是基础。近年来,学校围绕鲁班与木作文化,设立相关研究专项。在梳理相关文化典籍的基础上,师生开展田野调研,收集整理民间鲁班故事等素材,研究阐析木作工艺实践,深入挖掘与阐释鲁班文化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编纂出版《木作》《传统木作技艺-榫卯工艺》《传统木作与现代手造》《中国古典家具技艺全书》(鲁作家具篇)《中国手艺传承人丛书·京做硬木家具李永芳》《中国民艺馆·家具》《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山东卷》等多本专著,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木作文化中蕴含的艺术精神、价值理念以及道德规范。
校地共建平台,产教融合双向赋能
学校与滕州市人民政府于2023年11月正式联合成立鲁班文化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挖掘、传承和发扬鲁班文化,开展从产品研发到文化产业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与滕州市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密切合作,深入发掘鲁班文化时代价值,携手构建鲁班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新格局。
在此基础上,学校和当地政府、企业、协会等各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入挖掘鲁班文化资源,联合搭建传统木作产学研合作平台,携手共建鲁班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开展学术研究、实践教学、技术研发以及文化推广等工作,以推动鲁班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学校已为圣匠鲁班等当地企业开发和转化了超过百余件木作文创产品设计方案,创新产品先后获得“荷花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奖金奖、山东省旅游商品大赛铜奖等奖项。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贡献了积极力量,为推动文化“两创”融入日常生活以及滕州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汇聚全球智力,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2024年4月,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枣庄市统战部、滕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4“尚品本色”首届鲁班文创设计大赛在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联盟、设计中国、齐鲁壹点等平台正式面向全球发布征集,助推鲁班文化和中国智慧走向世界。大赛以“传承鲁班文化、弘扬中国智慧”为主题,坚持“两创”引领,立足国际视野,汇聚全球智慧,深度挖掘鲁班文化资源,提炼鲁班文化的精神内核、时代价值与文化元素,推动鲁班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促进工艺美术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高质量发展。本次大赛共吸引来自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高校师生参赛,提交作品数量超过2200余件。举办首届鲁班文创设计大赛,不仅是我校积极服务地方发展的生动诠释,更为提升鲁班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做出显著贡献,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索鲁班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创新路径和动力。
大赛初评结束后,学校与滕州市人民政府即启动了 2024“尚品本色”首届鲁班文创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巡展及大赛成果转化工作。6月11日,大赛优秀作品展首展顺利在滕州市龙泉广场开展,先后受到新华社、央视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科技日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山东省人民政府网、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等40余家央媒及省市级媒体报道,并刊登巡展优秀作品图片。通过推动大赛成果的实际落地,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鲜活动力,也进一步擦亮了滕州“墨子鲁班故里”的城市名片。 (应用设计学院 薛坤 董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