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报》

隆 成 集 团 提 前 两 年 到 我 院 “ 预 订 ” 毕 业 生

— — — 学 院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迈 出 坚 实 步 伐

作者:徐联煜  戚颖  刘美龄    
2011-04-29     浏览(249)     (0)






  4月19日,我院和隆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隆成集团)正式签订了《委托培养协议书》,预示着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自2009年正式启动 “质量工程”建设以来,我院一直致力于探索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人才需求供需矛盾突出的现象,解决此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姻”,减少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中间环节,使毕业生尽早完成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换。“校企合作”就是“联姻”的有效方式。
  隆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我市第一家台商投资企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童车制造基地,强大的研发团队、生产技术、销售平台使之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为了进一步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优势与企业人才需求平台作用,隆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电子科大中山学院探索深层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我院与隆成集团签订的 《委托培养协议》确定了双方的合作框架:首先,我院从大二学生中挑选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表现优秀的学生推荐给隆成集团;其次,隆成集团向上述学生提供大三、大四两学年的学费合计4万元;第三,学生在暑假期间和大四完成学习任务后,隆成集团将为他们提供带薪实习实践岗位;第四,学生毕业后直接到隆成集团工作,隆成集团将按公司正式员工标准,提供相应岗位的工资、福利。
  与隆成集团的深入合作,是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正如吴坚强副院长所说:“相比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定向培养的方式,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出发,选出学校的优秀学子较早进入企业学习工作技能、适应企业环境、了解企业文化,达到被企业接纳的同时也培养了对企业的归属感,大大缩短了与企业的磨合时间。学校与隆成集团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将改变传统的‘象牙塔式’的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学生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并为学生在校期间‘自理、自管’,工作之后‘自信、自强’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找 准 定 位 ,实 行 阶 梯 教 育
  教 育 部 《 普 通 高 等 学校 独 立 学 院 教 育 工 作 合格 评 估 指 标 体 系 》 中 要求 : 独 立 学 院 应 确 立 “ 培养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能 力 的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目标 定 位 ” 。 在 办 学 中 , 我 院始 终 以 “ 四 个 坚 持 ” 为 原则 : 坚 持 以 社 会 需 求 为 导向 , 坚 持 以 人 才 培 养 质 量为 核 心 , 坚 持 以 不 断 创 新为 根 本 , 坚 持 以 成 长 成 才为 目 标 。 在 此 基 础 上 , 学校 大 力 推 进 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 模 式 改 革 , 实 施 稳 基础 、 重 能 力 、 多 元 化 的 三阶 段 教 育 , 致 力 于 培 养“ 上 手 快 后 劲 足 ” 的 高 素质 应 用 型 人 才 。院 长 助 理 、 教 务 处 处长 刘 常 坤 指 出 , 我 院 的 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 分 为 三 个 阶 段 。 第 一 是 通 识 教育 阶 段 , 第 二 是 专 业 教 育 阶 段 , 第三 是 多 元 化 教 育 阶 段 也 成 为 分 层教 育 阶 段 。通 识 教 育 阶 段 , 主 要 任 务 是 培养 学 生 必 备 的 基 本 技 能 、 素 养 , 比如 外 语 、 计 算 机 基 础 、 数 学 等 。 “ 学好 这 些 基 本 的 知 识 , 是 学 习 其 他 较深 的 知 识 的 前 提 。 所 谓 万 丈 高 楼 平地 起 , 基 础 打 牢 了 , 房 子 才 能 盖 得高 。 ” 刘 常 坤 处 长 说 , “ 此 外 , 就 是 希望 达 到 一 个 文 理 渗 透 的 效 果 , 文 科的 具 备 一 定 的 理 科 常 识 , 理 科 的 也不 能 只 会 运 算 公 式 , 文 理 都 通 的 学生 , 无 论 以 后 往 哪 方 面 发 展 , 都 不会 是 从 零 开 始 。 ”专 业 教 育 阶 段 , 突 出 专 业 特 色 ,建 立 核 心 课 程 机 制 , 培 养 学 生 良 好的 专 业 技 能 。 只 有 充 分 增 强 学 生 的专 业 技 能 , 才 能 让 学 生 在 就 业 大 潮中 立 稳 脚 跟 。 这 也 是 针 对 学 生 专 业不 专 问 题 的 必 要 举 措 。前 两 个 阶 段 主 要 集 中 在 大 一 、大 二 学 年 , 到 了 大 三 、 大 四 学 年 , 则应 该 进 入 多 元 化 的 教 育 阶 段 也 就是 分 层 教 育 阶 段 。 在 这 个 阶 段 , 着重 进 行 多 元 化 的 培 养 , 使 得 学 生 的个 人 兴 趣 以 及 志 向 得 到 更 好 的 尊重 与 发 展 。 我 院 根 据 学 生 的 实 际 发展 需 要 , 分 设 不 同 模 块 课 程 供 学 生选 择 : 包 括 专 业 选 修 、 创 业 教 育 、 复合 型 教 育 、 创 新 教 育 、 考 研 提 高 、 国际 合 作 共 6个模块,以满足学生毕业就业、自主创业、考研提高、国际交流等不同需要。这种培养模式,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避免了磨灭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大一统”教学弊端。
  突 破 创 新 ,推 进 教 学 质 量 工 程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学校始终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以实践能力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在改革中,我院一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挣脱出来,与企业联手,探索校企(政)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如NC学院模式,是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校企合作项目,引用中兴的现有高端设备和培训课程,让学生在完全模拟真实的现网运行环境下,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强化培养实效性,并达到了“即刻上岗”的效果。
  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勤动脑、勤动手、勤参加学科竞赛,突出人才培养实效性,我院进行了大胆创新,如试行“毕业论文设计/制度改革”,学生四年期间在科技竞赛、学术研究、创造发明等方面有突出成绩,达到规定分值,可申请置换毕业论文(设计)学分。
  在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突破口的教学改革方面,我院建设了面向全院的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学习平台,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网上共享,并且建设了面向全院的仿真实验中心、网上自主学习中心、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鼓励教师利用信息化成果,充分借助新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
  步步向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显成效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学院的质量工程建设也已经初显成效。
  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专业获得了广东省教育厅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立项;实验中心获得广东省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立项;马争院长负责的《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刘常坤处长负责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全过程、多元化、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瞿晓岳老师负责的《应用型本科材料化学课程建设与创新》三个项目获得了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立项;顾晓勤教授负责的《工程力学》课程进入2010广东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行列。
  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领奖台上,也频频出现我院学子的身影。
  2005年至2009年,我院学子多次挑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5项;2008年,首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学院代表队过关斩将获得全国一等奖,成为一等奖获得者中唯一的非重点院校;2009年,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我院学子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2009年和2010年,我院学子连续两年在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tCup(机器人世界杯)中获得全国一等奖;2010年,我院学子在第三届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上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近几年来,学校在各类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全国性、省级奖励数百项,科技竞赛星星之火已渐呈燎原之势。
  刘常坤处长表示:“要真正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就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适合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从而帮助学生追求价值的体现、实现抱负和理想,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