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报》

大 鹏 展 翅 志 做 中 山 “ 智 囊 ”

作者:郑茜圆  陈少露  廖鸣    
2011-04-29     浏览(227)     (0)




! 2009年12月,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丘树宏(右二),中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中凡(右一),中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黄桂光(左一),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山学院院长马争为中山市经济研究院揭牌


  过近年来的发展,中山市形成了以电气机械、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金属制品和化工制品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空间逐渐收窄,各产业优化要求不断提高,促使中山市必须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以带动产业优化进程。我院作为中山市最高学府,享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先机,根据中山产业结构指导科研方向,今已成立多个科学研究平台,立志成为中山“智囊”。
  2006年-2010年,我院共承担科研项目445项,科研到帐总经费达到3561.36万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与中山企业合作,成功申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项、广东省重大专项2项、省部产学研项目8项、省科技计划项目11项、科技强企项目1项,以及122项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三等奖三项。
  本期校报记者走近学院科研团队,一起品尝科研路上的酸甜苦辣。
经济研究院团队?搭建教师科研平台
  中山市经济研究院成立于2009年12月25日,致力于为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产品和智力支持,搭建教师科研平台,打造民间智库,服务地方经济。研究院下设产业经济研究所、社会事业研究所、品牌经济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所、政府投资项目评估研究所,是由政府扶持、高校支撑、专家主导、企业参与、依法独立注册的民间研究机构。
  电子科大中山学院院长马争教授任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梁士伦教授任常务副院长。研究院作为一个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和服务平台,它有利于加强我院专业教师与社会、政府、企业、其他高校的科研、实践交流;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对我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较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我院学生了解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平台。“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师资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根本体现,也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梁士伦教授表示,“由于长期以来我院与企业合作还不够密切,大部分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繁重的教学工作上致使对科研的关注度还显得不足,导致政产学研之间信息闭塞、沟通不良、科研供求信息不对称,大大阻碍了教师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中去,甚至不少教师对科研的关注度不够和对科研能力缺乏自信。”
  研究院不仅为大家搭建起校企、校政沟通的桥梁,更是我院广大教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的一个难得平台。经济研究院成立一年多来,承担了中山市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等十余项重大课题的研究,参与了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编制,通过开展“经济沙龙”等形式吸收市内各路专家参与我市重大政策和重大社会问题的研讨,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于去年10月份被推选为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战略联盟首届理事单位,成为广东省“智库联盟”的主要发起单位之一,经济研究院实际上已经成为政产学研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目前研究院汇集了市内外一批学者专家队伍,尤其是校内的多位教师已经成为研究院的研究骨干,还有的被推荐到企业兼任总经理助理,为数十位同学提供实习机会、推荐就业单位。“梁教授说:希望更多有热情的老师能够参与到旨在解决中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科研工作之中,我们将为大家提供各种科研条件,包括科研津贴。同样我们也欢迎广大有思想、有水平、有能力的学生加入,一起为中山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出一份力。”
  梁教授说:“我们不会辜负各级领导的厚望,要争取早日成为优秀的民间智囊,进一步引领、培养一批研究院的优秀、专职科研人员,对中山市经济发展多出科研成果。我们始终坚持立足于学校,继续为广大教师搭建好科研平台;我们要立志于区域经济与社会研究,为有志于此的有识之士开展研究工作创造更好的科研条件。”
嵌入式实验室团队?生物识别科技前沿
  2007年 5月 29日,由我院嵌入式实验室团队完成的“嵌入式虹膜识别系统”通过专家成果鉴定,被认为在虹膜图像处理识别算法方面有创新性,开发了虹膜识别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嵌入式虹膜识别技术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009年3月,由解梅教授等研发的指纹识别算法通过了专家鉴定,成为中山第二项达 “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这是一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通过指纹图像采集、特征提取和特征比对实现指纹自动识别,同样可广泛用于安全保密、电子商务等需要进行个人身份识别的领域,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市场容量也难以估计。
  2010年6月3日上午,由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验收会”在我院举行。会议顺利通过了由我院与中山市佐敦音响防盗设备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嵌入式虹膜识别系统及产业化》项目的验收。项目实施期间,项目组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申请发明专利14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研制新产品2样,获得2项省级科学技术奖励。自2007年至今,虹膜研究团队累计科研经费达600万元以上。
  所谓的虹膜,就是人眼的可见部分,人类眼睛的虹膜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生理特性既不会像密码一样被遗忘,也不会像钥匙一样被遗失,正因为如此,它被应用到生物识别技术领域。目前,该系统已在广东省中山市佐顿音响防盗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省中山市铁神锁业有限公司、四川卫士通信息安全平台技术有限公司、四川九州应用电子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进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也许在未来的世界里,只要利用激光仪扫一扫你的虹膜,便可即时确认你的身份;千里之外的电子商务,通过摄像头就可查询客户的诚信度;在机场、海关、车站,正常的旅客再也不会被盘查,犯罪分子不管怎样整形都无所遁形……多年来,学院一直致力于 “嵌入式虹膜识别系统”的研究,希望尽快将这一切变成现实。
五桂山生态修复团队?关注生态关注五桂山
  五桂山是中山的绿“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绿“肺”遭受污染,亟待恢复。
  “五桂山生态环境恢复计划”于2008年提出,2009年正式启动,是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我院五桂山生态恢复团队与市林业局、环保局合作进行的。此项目是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近期科研工作的重头戏,团队负责人孙延一教授表示:“我们要以这种科技专题的形式打造一支具有强凝聚力的科研团队。”
  据该团队陈彦老师介绍,五桂山生态恢复计划目的是在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寻找生态恢复参照系。通过调查本土、珠三角、鼎湖山的生态环境(包括植物、动物、土壤、水),进行数据分析,寻找五桂山生态系统的规律,确认适合五桂山生态系统的物种,然后形成方案,以建立生态恢复参照系,供香山地区乃至珠三角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参考。
  五桂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一阶段的植物物种调研、分析阶段,此阶段工作需要2-3年完成。“目前我们正进行细致的调研工作,这将直接为以后的恢复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孙教授介绍。第一期任务有望于今年完成,但生态恢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化学与生物学院大三、大四的同学根据自己兴趣或毕业设计的方向报名参与“五桂山生态环境恢复计划”,他们将利用课余时间跟随老师到野外进行设定样方,物种调查等工作。野外调研不仅要爬高山,入野林,还要面临被蛇虫骚扰的痛苦,这是对体力与毅力的严峻考验。
  调研工作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孙教授说:“现在我们最主要的问题是人手不足,老师教学工作繁重,不能同时兼顾。同时野外调研也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很是为学生老师的安全担忧,希望学校能给予一定的相关支持以及帮助。五桂山生态环境恢复计划是具有一定的特色的,希望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将来在广东乃至全国成为一个示范项目。”
  生态问题已经受到世界的关注,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环境也被提上议程。“五桂山生态恢复计划”是通过调研、分析得出生态恢复参照系,为其他地区的环境保护起到指导、借鉴作用,是中山市和我院的特色项目,此项目工作量大,对中山生态保护来说意义重大,还有待学校乃至中山各级领导进一步支持和科研团队的进一步努力。
金融研究所团队?五个平台?一个促进
  “研究所的定位是成为中山市政府的智囊,给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中山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邱晓明如是说。
  金融研究所在电子科大中山学院院长马争的直接指导下于2010年11月成立,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马绪荣任所长,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邱晓明任副所长,以搭建“五个平台,一个促进”作为发展金融研究所的宗旨,已经得到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当年,就获得了市委书记薛晓峰亲自颁发的市金融创新奖。
  第一个平台,为政府部门提供高水平的政策咨询平台。包括为市政府金融局、银监局、镇区等区域金融发展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个平台,面向社会的高端咨询平台,为重点拟上市企业提供服务。“我们通过两个渠道对其进行服务。首先,是给管理资金超过30亿的股权投资公司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其次,是给中山市重点拟上市企业提供上市顾问服务。这属于一种高端的金融服务,主要是避免大家都是在同质市场上提供一种较低水平的服务,通过差异化的高端服务避免研究机构之间的同质竞争。”
  第三个是服务社会的平台。这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是针对金融进企业,通过讲座等形式为中小企业普及基础金融知识。二是进入社区,为居民提供有关金融的公益性服务,给居民讲解现代金融服务的基本知识,让居民对基金、保险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进而从本质提高居民理财能力,减少投资风险。
  第四个平台,是作为学生实践的平台。随着金融研究所影响力的增强,我们的学生可以利用暑假或者业余时间,到银行证劵、保险等单位实习,金融研究所利用暑假安排200多个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第五个平台,协助学生就业的平台。研究所把优秀的学生推荐到部分事业单位、优秀企业就业。如,近期和政府联合承办的农业保险协会,研究所参照财政事业单位的要求,推荐学校近十名学生到协会工作,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就业选择,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推荐学生到优秀拟上市企业就业,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就业平台。
  邱晓明副所长说:“建设这些平台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资本。未来我们将致力于把研究所打造成珠中江 (珠海、中山、江门)一流的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