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变、中美博弈进入战略相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将山东大学发展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大格局和战略发展全局,利用学校国际化合作网络,引进全球优势产业、尖端技术、高端人才和“产学研用”先进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山东省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是新时代赋予山东大学的重要历史任务,也是解答“强国建设,山大何为”时代课题的重要突破点。
一、中韩毗邻而居的客观优势
韩国一直是位居世界前十左右的经济体,2021年人均GDP超过3.5万美元,被联合国正式认定为发达国家。中韩建交32年来一直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关系,并互为最大的外国游客和外国留学生来源国。韩国还是中国第三大贸易对象国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中韩两国贸易额3622.89亿美元。韩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重视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和人才支撑。据美国彭博社发布的全球国家创新指数排名,2013年至2021年间韩国七次位居全球第一。目前,韩国共有各类高等教育机构420余所。据2023年QS大学排名,进入全球前100的韩国高校有6所,进入全球前500的有17所。
山东与韩国隔海相望,地缘相近,文缘相通。山东大学早在中韩建交前的1990年就与成均馆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创了中韩高等教育交流的先河。山东大学依托一校三地办学格局,先后在韩国建立了50余所友好院校,围绕学生交流、教师交流和国际科研合作等开展实质性合作,并通过孔子学院、“亚洲校园”、“山东论坛”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品牌项目,进一步深化对韩合作交流,在推动山东省多领域对韩合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服务山东深耕日韩战略
基于山东持续多年的“深耕日韩战略”部署,依托学校的国际合作网络,不断完善国际化工作机制,以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深化对韩合作,大力引进韩国科技、产业和人才资源,以国际化资源赋能“服务山东”战略,助力山东省“深耕日韩战略”实施,推动服务地方工作不断走深走实,打造全国高校对韩合作交流的典范。
(一)以教育交流为切入点,丰富山东省与韩国友城合作内涵
国际友城是全面服务山东省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平台。截至2023年底,山东与韩国建立了110多对友好合作关系,遍布全韩各地。利用“一校三地”的对韩合作资源优势,积极与省外事办公室和各地市外事办公室加强联系,以推动省内各地高校与韩国友城的驻地高校合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双方在教育、文化、科技、人才和产业发展的合作潜力,深化友城合作内涵,激发友城合作活力,是推动国际友城工作走深走实的重要切入点,将为推动山东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以国际科研平台为突破点,引进韩国专家技术和产学研合作模式助力山东产业创新发展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在学校服务山东战略引领下,积极与省科技厅、工信厅、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各地科技局密切沟通,深入挖掘校内各学科专业的优势资源,通过“点对点”的机动灵活方式,推动各院系与韩国友好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吸引韩国行业专家与山东各地企业开展产学合作和技术对接,促进中韩创新成果转化,让韩国优势产业、专利、技术在省内相关领域落地生根,为山东新旧动能转化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其中,2022年青岛校区国际事务办公室和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协助临沂市河东区邀请韩国友好学校忠南大学农学院前院长、韩国翰林科学院院士林容杓教授在临沂市河东区成功申报国际院士工作站。
(三)以高端人才引进为关键点,搭建齐鲁国际化人才引育新平台
据省人社厅近年来数据统计,全省引进的海外留学博士中,韩国留学博士人数位居全球第一位。目前,在韩中国留学人员接近7万人,其中35%以上为山东籍,总数达2.2万人。充分利用与韩国合作院校资源,与省委组织部、人社厅及各地市委组织部、人社局密切合作,助力山东人才引进。
一是协助山东搭建韩国留学人才和专家引进平台,在韩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夯实海外留学人才引进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根据全省及各地市的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积极策划“百名韩国博士山东行”、“百名韩国专家山东行”、“海外留学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人才对接活动,吸引各领域高层次留学人员和行业专家来鲁创业。三是以山大为龙头,以全省的70多所本科院校为主体,围绕山东省重点急需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与韩国高水平院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项目,构建“地方政府+驻地高校+行业企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定居”的国际化人才引育平台。从2019年起,我校先后与威海市、潍坊市政府共同合作,持续举办“中韩(威海)人才合作交流大会”(举办三届)、“中韩(潍坊)产学研合作交流对接会”(举办两届),开拓中韩人才交流和产学研地方合作的新局面。
(四)以儒家文化为着力点,讲好山东对韩文化交流的民间外交故事
学校坚持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在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支撑山东文化强省建设贡献了山大力量。韩国是儒家文化圈国家,与山东隔海相望,文化交流历史渊源流长。2023年,中韩人员往来376.44万人次,其中韩国来华129.36万人次,我国内地居民赴韩247.08万人次。韩国有24家孔子学院和4家孔子课堂,其中我校在韩国设立两所孔子学院,在推动儒家文化在韩传播和中韩人文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学校的长短期文化体验项目和齐鲁文旅相结合,联合开发面向韩国友城和高校各类人群的特色文旅产品,有助于打造齐鲁文化的韩国市场品牌,讲好中国故事的山东篇。
(五)以城市国际化软实力提升为出发点,改善对外营商环境,助力山东高质量招商引资发展
一是利用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的资源优势,围绕教育培训项目的“供给侧改革”,设计更加丰富实用的政府、企业在职人员学历教育项目和非学历培训项目,提升省内各地人员的外语水平、文化素养和职业能力建设,为实现山东高质量招商引资做好各类人才储备。二是发挥“一校三地”办学优势,针对各地市的国际友城公务员、政府代表团、研修团以及国外政府和团体组织的驻鲁代表处,设计“一校三地”+韩国的短期培训项目和校园参观研学项目,助力济、青、威等三地政府的国际化软实力提升,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六)以中韩合作研究为结合点,打造对韩经贸合作“政产学研用”示范样板
一是发挥经济学院、商学院、东北亚学院、管理学院,以及中日韩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自贸区研究院等教学、研究平台的优势,深化中韩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二是发挥学校对韩经济研究和政策需要及实践前沿的优势,打造山东对韩经贸合作“政产学研用”示范样板。如商学院刘文教授及团队多年来持续深耕对韩经贸研究,其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RCEP对亚太区域价值链重构的影响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由中日韩三国专家组成研究团队,为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发展和全球价值链重构等政策研究和企业实践做出积极探索。
三、未来展望
山东大学将发挥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枢纽的功能,突出毗邻韩国的区位优势,做好儒家文化起源大文章,深化对韩合作交流,积极构建与韩国各市、道高校的汉语教育和文化交流合作网络,加强我校对韩交流成果宣传,努力把我校打造成对韩交流历史最久、韩国友好学校最多、接收韩国留学生最多的对韩交流高地,服务山东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山大国际化资源引领推动山东国际化发展,打造高校多校区协同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共同成长的典范,扎实推动全省外事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山大外事新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国际合作与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