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以图证史——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作者:郭萍    
2024-06-05     浏览(196)     (0)





  中国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被海外汉学家赞誉为“现代的拂晓时辰”的宋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创新高度发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普通读者的角度,宋朝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笔记体著作描述了宋代城市风土人情,让我们了解了宋朝的风俗习惯、城市风貌等。但宋朝毕竟是离我们700~1000多年前的存在,我们虽然能理解文字的优美,却无法体验技艺的生动。杭州亚运会期间,复刻宋代点茶的视频大火,看完后我脑海中关于点茶的诗句“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晴窗细乳戏分茶”等马上有了画面,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了。《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就是这样一本雅俗共赏、读起来有“画面感”的作品。作者吴钩先生通过宋画“图像正史”方式,从常人料想不到的角度,另辟蹊径、条分缕析,将枯燥的历史世界以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写得有理有据有意趣,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领略到大宋文明的独特魅力和勃勃生机,同时启示我们在当下社会中审视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在自序中评价本书为宋朝人的“纪录片”。为何称之为“纪录片”呢?因为本书通过360多张宋代写实画作,带领我们穿越到千年前,如临其境地观摩宋朝人的生活。作为一本历史文化著作,这本书通过丰富的插图、风趣的述说、客观的态度,向我们展示了宋朝人民的日常生活,读起来兴味盎然。整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十分丰富,分为六个主题:日常、雅趣、社会、城市、商业、礼仪。在每个主题下,作者都通过具有写实功能的宋代画作,展示了宋代文明在该方面的独特之处。
  在“日常”主题下,我了解了宋代城市居民的起居饮食。比如宋朝人会养宠物猫狗,会用牙刷刷牙,还会吃冰镇的水果。800年前儿童玩的玩具,竟然比我小时候玩的丰富得多,这样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宋代,让作者也不禁感叹“可见宋朝确实是一个富足、闲适、富有享乐精神的社会,才会以这么从容的心态、欣赏的目光看待儿童乃至成人的玩具”。最让我感慨不已的是,蜡烛在当时已被广泛用于照明,并普及至一般市民都能消费得起。“雅趣”主题下宋人插花、写真、焚香、茶艺等充分展现了宋代雅致的生活品位,我读这一主题最感慨的是“雅趣的世俗化”。在宋代,虽然文人雅士是雅趣的主要群体,但平民百姓雅趣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在插花方面,虽然文人雅士更注重花材的选择和搭配,但在平民百姓中,也有一些人喜欢用一些简单的花材和器皿来插花;在焚香方面,虽然文人雅士焚香讲究到极致,但它也有十分平民化的一面,“山林四和香”的原料只是荔枝壳、甘蔗滓等生活废弃物,制法也很简单,市井中也有香道,这些都是市民消费得起的;在茶艺方面,宋代斗茶之风盛行,不论是下层社会的市井人物,还是上流社会的士大夫,只要有闲暇,都喜欢坐下来,摆上各种茶具,煮水点茶,看谁茶艺更高超。宋代的雅趣,正应了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讲的,“富有天下者可行,贫无卓锥者亦可行”。宋人的雅趣不仅体现了他们素雅高洁的审美趣味,也体现了当时雅致的社会风尚。
  看了本书的社会篇,我发现自己对宋朝的认知是存在偏见的。比如之前认为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社会风气是相对保守的,女性地位低下,过的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通过阅读这本书中的“宋朝流行女厨师”“宋朝女性将自己裹的严严实实吗?”“唐宋人是怎么签写离婚协议的”,让我对开放、包容的宋朝,有了全新的理解。宋朝服饰之所以不同于唐朝服饰的艳丽华美风格,可能就是宋人一直追求的雅,让服饰的审美发生了变化,流行也随之而变的缘故。“和离”在宋人生活中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许多女性都主动提出离婚,这叫“求离”“求去”“求离婚”。最有意思的是,“放妻书”像一种“格式合同”,还是文词非常优雅、含蓄的合同,有一种“文青”的味道。作者认为,只有一个文明的时代,男女离婚才会表现得文质彬彬。
  另外,作者通过宋画考证,宋朝公共设施也很先进,有望火楼消防设备、河渠护栏,还有公共游乐设施、集中供水系统;宋朝城市的自来水,宋朝皇家园林的开放,宋朝平民遇到皇帝并无强烈的“跪迎圣驾”的意识等,都让我们近距离观赏到一个独特的、颇为前卫的“风雅”宋。
  当然,《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也有其局限性。例如,在一些历史细节上可能存在争议和不足之处,但是这些并不影响我们对这部著作的整体评价和欣赏。
  (作者系山东大学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