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准备工作
拿到议程后,需要再仔细看一看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时间地点一定不能搞错。有些涉及调研的活动,可能一次辗转三五个地点,这中间有时可能搭不上引导车,就得提前赶过去,必要时可能还要分两个人,提前有一个人在下个地点等着,所以要提前做好任务分配。另外要关注一下活动上都要拍什么人,拍人是摄影里面最为重要的,尤其是校领导。关于怎么拍好他们的新闻镜头,后面会做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
现场拍摄一定要提前了解场地条件。一般室内光线比较好控制一些,不需要再额外架灯。如果在室外,尤其是像运动会,因为早上太阳在东边,在主席台上往下拍是大逆光,可以把曝光模式改一下,让人物的脸是曝光均匀的。
活动类场景则以展现学生风采为主。像这种活动一般都有校领导出席,拍摄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个是把校领导拍好,另一个就是要适当抓拍学生在活动当中展现的风采。另外活动类的新闻稿大多跟“学在山大,快乐成长”的主题相契合,拍的时候要多往这个主题去靠拢,多拍一些生动、积极的镜头,必要的时候抓一下特写,展现轻松愉快的场景。
调研类拍摄一般会辗转好几个地方,场景变化比较多,在拍摄的时候,基本上每一个地方都要挑出1~2张能用的照片,还原完整的调研流程。因为行程紧凑,每一个场景留给我们拍摄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尤其是领导在的时候,还需要抓住几个重点环节,这是比较考验人的,重要的场景可能需要两个记者一起。
活动类摄影相对来说没有特别固定的标准,一般会多拍,再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为花絮。以新春茶话会为例,其实什么都会拍,比如节目单等这种小文创小设计都会拍,包饺子的活动也会拍一些特写。它的场景不像会议室那么固定和死板,拍的时候要注意抓住校领导跟学生们积极互动、热情交流的场景,凸显师生其乐融融的氛围。还有一些室外的活动,如爬泰山、篝火晚会等等,就要着重展现学生风采,景别可大可小。比如爬泰山这个活动,会选用大场景照片来显示队伍的规模和齐整度;必要时再抓一些特写,展现大家攀登向上的十足劲头。再比如篝火晚会,要体现大家开心愉悦的心情,蹦蹦跳跳的照片最好。整体来说,活动类的摄影更加考验体力,因为有时活动时间比较长,可能需要在室外来回跑,固定的场景不多,学生开心快乐的画面也比较难抓,所以说活动类摄影要多费心。
对于调研类摄影,一般会选择校领导与走访对象亲切交谈、气氛融洽的角度进行拍摄。比如拍摄校领导给宿管阿姨送花,通常会选用两个人都是侧面,且神态表情都不错的照片。另外,如果一个活动非常重要,但是前期不确定能不能拍好,可以把相机的文件拍摄格式调成RAW格式,这样照片占用的空间稍微大一些,后期可调整的空间也比较大。
(本文根据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小课堂”第三讲“融媒体中心新闻摄影及大图宣传经验分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