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新闻摄影经验分享

——以山东大学融媒体中心工作为例

作者:刘怡康    
2024-06-05     浏览(217)     (0)





前期准备工作

  在开始摄影前,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每次接到任务之后都需要提前做一个构思,大概了解这个新闻事件要怎么拍,有没有比较核心的人员或角色;在内心制定一个比较详实的拍摄计划,比如一个场地中取哪几个景,有哪几个人需要拍。如果涉及的人过多,可以优先拍好我们新闻展示的重点就可以。
  拿到议程后,需要再仔细看一看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时间地点一定不能搞错。有些涉及调研的活动,可能一次辗转三五个地点,这中间有时可能搭不上引导车,就得提前赶过去,必要时可能还要分两个人,提前有一个人在下个地点等着,所以要提前做好任务分配。另外要关注一下活动上都要拍什么人,拍人是摄影里面最为重要的,尤其是校领导。关于怎么拍好他们的新闻镜头,后面会做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
  现场拍摄一定要提前了解场地条件。一般室内光线比较好控制一些,不需要再额外架灯。如果在室外,尤其是像运动会,因为早上太阳在东边,在主席台上往下拍是大逆光,可以把曝光模式改一下,让人物的脸是曝光均匀的。

主要摄影场景

  我们经手的新闻摄影场景,大概分为三类:会议类、活动类和调研类。会议类摄影居多,尤其是在各个会议室举办的各种会议。这类相对来说场景比较固定,氛围比较严肃,拍摄的执行标准也会更为严格。比如给定哪几个角度拍摄、哪几个人拍摄等,拍完之后也不会有更多的新环节出现。
  活动类场景则以展现学生风采为主。像这种活动一般都有校领导出席,拍摄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个是把校领导拍好,另一个就是要适当抓拍学生在活动当中展现的风采。另外活动类的新闻稿大多跟“学在山大,快乐成长”的主题相契合,拍的时候要多往这个主题去靠拢,多拍一些生动、积极的镜头,必要的时候抓一下特写,展现轻松愉快的场景。
  调研类拍摄一般会辗转好几个地方,场景变化比较多,在拍摄的时候,基本上每一个地方都要挑出1~2张能用的照片,还原完整的调研流程。因为行程紧凑,每一个场景留给我们拍摄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尤其是领导在的时候,还需要抓住几个重点环节,这是比较考验人的,重要的场景可能需要两个记者一起。

现场拍摄技巧

  具体来讲,会议类摄影一般会先拍一个正面比较规整的大场景作为新闻的压题图,放在每篇新闻正文之前。拍摄中首先要注意找准场景的正面方位进行拍摄,如果前期没拍正,后期也要把它给修正,使其呈现出庄重严肃的氛围。同时拍摄过程中要尽可能囊括更多的人以体现活动规模。有时如果参加的人比较多,后边的人又坐得比较稀疏,可以选择把这部分截掉,或者往前站一站,让画面显得更加充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主要领导的表情一定要抓好,避免出现低着头念稿子或者眨眼的镜头。另外,一般会议类新闻都会有一张观众的反打镜头放在稿件的最后,因此台上拍完之后,我们也会转过头来拍一下台下参加会议的人员,这个场景一般会要求包括所有在场领导。
  活动类摄影相对来说没有特别固定的标准,一般会多拍,再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为花絮。以新春茶话会为例,其实什么都会拍,比如节目单等这种小文创小设计都会拍,包饺子的活动也会拍一些特写。它的场景不像会议室那么固定和死板,拍的时候要注意抓住校领导跟学生们积极互动、热情交流的场景,凸显师生其乐融融的氛围。还有一些室外的活动,如爬泰山、篝火晚会等等,就要着重展现学生风采,景别可大可小。比如爬泰山这个活动,会选用大场景照片来显示队伍的规模和齐整度;必要时再抓一些特写,展现大家攀登向上的十足劲头。再比如篝火晚会,要体现大家开心愉悦的心情,蹦蹦跳跳的照片最好。整体来说,活动类的摄影更加考验体力,因为有时活动时间比较长,可能需要在室外来回跑,固定的场景不多,学生开心快乐的画面也比较难抓,所以说活动类摄影要多费心。
  对于调研类摄影,一般会选择校领导与走访对象亲切交谈、气氛融洽的角度进行拍摄。比如拍摄校领导给宿管阿姨送花,通常会选用两个人都是侧面,且神态表情都不错的照片。另外,如果一个活动非常重要,但是前期不确定能不能拍好,可以把相机的文件拍摄格式调成RAW格式,这样照片占用的空间稍微大一些,后期可调整的空间也比较大。
  (本文根据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小课堂”第三讲“融媒体中心新闻摄影及大图宣传经验分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