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适航审定”,他为国产大飞机的安全把关!
本文介绍了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产大飞机研发的关切和寄望,以及国产大型客机C919已实现商业载客飞行一周年的情况。揭裕文分享了大飞机适航审定背后的故事,介绍了适航证、生产许可证和适航之路等专业知识。在审定过程中,揭裕文带领团队开展多项审定创新实践,最终C919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讲座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和人民生命绝对安全的殷切嘱托。
编者按:十年前的5月23日,在中国商飞设计研发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到,“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飞机”,这是对国产大飞机研发制造深深的关切和寄望。至今年5月,国产大型客机C919已实现商业载客飞行一周年。今年的5月23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校友思政公开课邀请到我校1984级校友、民航上海审定中心副主任、C919飞机型号合格审查组组长揭裕文,为南航师生讲述大飞机C919适航审定背后的故事!
什么是“适航”?什么是“适航取证”?为什么所有航空产品投入运行前都必须要过“适航审定”这一关?过不了适航这一关,就等于产品不合格。从大飞机的国家需要,到适航理念和适航安全要求,再到国产大飞机C919审定的艰辛历程,揭裕文通过大量实验试飞数据讲述大飞机的适航之路。
同一个团队,同一个型号,同一个梦想。在适航审定的过程中,探索优化管理实践,提升审查效能:“一本计划推进”机制促进“一致目标攻坚”;月度集中审查机制推进跨专业协调;TIA项目经理负责制高效组织审定试飞;专项督导机制任务日清日结;创新TIA颁发及检查方式;设计保证系统日趋完善;大力推进试飞原型机管理。他带领团队,在国内首次完成一系列重要试验试飞。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当揭裕文讲到C919实现了由中国试飞员驾驶着中国人设计的飞机,按照中国人预测的气象条件,用中国速度在中国的天空上完成国际标准要求的自然结冰试飞,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现场,揭裕文还为师生们科普讲解了许多专业知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动的实例。
型号合格证(TC)是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给申请人(通常是飞机制造商)的一种证件,用于表明:中国民航局认为这个申请人提交的这一航空器的型号设计,满足了相应的适航标准(如CCAR-23,CCAR-25)要求。生产许可证(PC)是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给申请人的一种证件,用于表明:中国民航局认为申请人已建立了一整套的用于航空器生产的质量系统,能够确保其生产的每一架航空器及其零部件均能符合经批准的设计,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适航证(AC)是中国民航局颁发的一种证件,通常的申请/持证人是航空器的所有人或占有人(如航空公司),这个证件用于表明:中国民航局认为这架飞机符合经批准的设计,且处于安全可用状态。
适航之路 “道阻且长”———战严寒、斗酷暑,寻冰踏风、坚守初心。审定试飞面临重重困难,揭裕文带领团队开展多项审定创新实践增强审定能力,于2022年9月在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C919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同年11月和12月分别取得生产许可证和单机适航证。
讲座的最后,揭裕文与同学们一同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会见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时的殷切嘱托———“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