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报》

周亚煖:当给孩子们“快乐劳动”的空间

2024-04-15     浏览(35)     (0)

最近看到徐景安倡导过幸福生活的一些文章,我联想到消费观念问题。

记得五十多年前,我在师范大学读书时,有个同学做了一套新衣服。中文系的主任把全系学生集中起来,批评那个同学说居然花四十块钱做了一套新制服,这是忘本,是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我从师大毕业后分配到蒲白矿务局,在那里结婚。虽然穷,但还是想办一桌酒席。在白堤煤矿管食堂的老乡设法给我弄来一些猪肉,已有了办酒席的荤菜。矿务局组织部长听说后,专门找我谈话,劝我不要办酒席,影响不好。他说他与妻子结婚时,就是两人把各自的被子抱进一个房间,革命者的婚礼嘛,简单朴素。我听后就没有敢办婚礼酒席,仅给同事们发了一些水果糖。

到省府大楼工作时,已是改开初期了,但是单位的一些老干部对青年人穿喇叭裤、上舞厅还是言之啧啧的,说太不像话,资产阶级糜烂生活方式。

以上这些情况,都是由一种消费观念主导的:无产阶级的消费观,或者更广泛地说,穷人的消费观。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消费是有阶级性的,似乎越穷、越俭朴,就是越革命、越先进。

改开四十年后,消费观念已经有了根本改变,但仍然还能看到无产阶级消费观的影子。以前南京夫子庙水街有一家很好的阿义鲍鱼馆,现在关了。一些娱乐场所也被关了。这个不让,那个不许,根子还是阶级意识的消费观。

其实,这种所谓的无产阶级的消费观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产主义一节中就提到过,“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

是中国特色吗?更不是。中华历史文化对世界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发展了消费文化。古人对住宅、家具、服饰及吃喝玩乐,都是非常讲究的、精致的。秦汉时期有上林苑,司马相如作上林赋称为天下之巨丽。唐代有扬州,杜牧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以在扬州高消费为荣。明朝有秦淮河,灯红酒绿,多少风流故事!

现在经济萧条,说是要靠内需。消费需求除了受制于收入外,也受消费观念的影响。应该继承发扬中华历史的消费文化,扔掉套在消费领域的阶级意识,让人自由消费(法律限制的除外),充分享受生活。近日,江苏徐州一家幼儿园发布的视频引网友热议。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幼儿园中的孩子们炒菜、蒸馒头、养鸡、缝纫等等忙得不亦乐乎。这些平常出现在成年人身上的场景,如今出现在了这些幼儿园的孩子们身上,冲突性的喜剧效果使得这个幼儿园很快就引发了大量关注。据幼儿园工作人员所述,这是幼儿园日常开设的劳动课,目的是引导孩子少接触电子产品,多锻炼动手能力、生活能力。

这条视频发布后,许多网友戏谑它为“辛者库幼儿园”。但不妨碍这种教育模式获得众多家长的追捧,目前该幼儿园的报名已经排到了后年。让小孩子做饭,这是在我们的教育下较少出现的场景。尤其是曾经的计划生育政策下,许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几个大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孩子在家里往往备受呵护,更不会有机会接触灶台。幼儿园本身的教学任务并不重,主要还是承担了“照看孩子”的角色。在这种前提下,将手工课换成烹饪课,一方面同样增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而这正是我们的教育中所欠缺的。

近年来,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成为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的重要课题。劳动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徐海路幼儿园的劳动课之所以受到热议、热捧,甚至引得千里之外的家长慕名而来,正是因为它让公众看到了不一样的教育场景,生动展现了劳动的巨大育人价值。

劳动是社会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诚然,劳动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目前受到教育大环境的影响,狂“卷”风渗透到教育的各个角落,每个家庭都铆足了劲,不允许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奥数班”“编程班”越来越早地进入孩子的学习中,小学的课堂被搬进幼儿园中,教育功利主义抬头,分数、成绩大于一切,擅自定义了孩子们的人生。这背后暗含的是带领孩子们逃离劳动,让劳育的价值白白流失。

这次爆红出圈的徐海路幼儿园的珍贵之处在于,它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可能性。或许家长不让孩子做饭,是因为家里的厨具有危险,怕孩子受到伤害。但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为孩子们定制了迷你灶台,只要存在危险性行为,都会做好提前预防和安排。比如,孩子进行手工编织的时候,会给孩子戴上透明防护眼罩防止戳到眼睛,烹饪课程也会准备防烫手套,确保孩子操作安全。并且孩子们所做出来的成品,一点也不比大人们做出来的差。比起怕孩子受伤而取消的“课间十分钟”,这背后反映的是当地管理者的细心、用心和责任心,更是对幼儿园教育深刻思考的结果。

面对大环境的“不得不卷”,学历的不断贬值,或许我们需要从幼儿园开始重新思考“育人”的意义。究其根本,能够让每一个普通的孩子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让每一个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体面地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不盲目跟风,尊重劳动者,相信自己劳动的价值,最终过上由自己定义的幸福生活,是全社会共同的期待,也是教育最该实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