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五位一体”“大思政课”,指的是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后阅读、专题讲座、项目研究等五个环节同属于“大思政课”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五位一体”“大思政课”可以发挥显著的积极作用。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设计环节,我们注重围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挖掘西藏和陕西红色文化,将新旧西藏对比、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新西藏建设伟大成就融入课堂,以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和“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扎实组织实践教学。课堂实践教学主要采用情景展示、课堂辩论、视频观评等方式;校园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挖掘校内教育资源而展开;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参观研学、调研活动和基层宣讲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促进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彼此了解和感情,促进“铸牢”工作。
(三)创新开展课后阅读。工作室编写的课后阅读材料包括《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读故事 学规律 悟思想》《以校园景观文化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这些阅读材料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使其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
(四)用心组织专题讲座。工作室组织的讲座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老西藏精神的产生与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和实践”等。这些讲座对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促进各民族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着力推进项目研究。一是工作室以项目研究的方式,鼓励学生组建团队开展调研和理论学习;二是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大学生研究“铸牢”的相关问题。通过项目研究,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铸牢”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研究“铸牢”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