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苏省人民医院 - 《江苏省人医》

与杨玉教授共事琐忆

——写在杨玉教授百岁寿诞之际

作者:○  高级专家会诊中心  殷文娟    
2024-01-31     浏览(60)     (0)

这篇文章描述了杨教授在高级专家会诊中心工作期间的事迹,他低调务实,医德医品高尚,成功救治无数疑难杂症病人,但生活中充满愧疚和煎熬。杨教授在退休后重返岗位,直到百岁寿诞时,学生们对他的祝福和敬意。


2006年我有幸来到高级专家会诊中心工作,杨教授精于专业,低调务实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每周两次门诊,从不迟到,风雨无阻,几十年如一日。当时都是手写门诊病历,杨教授的字迹格外端正,医德医品更是让人敬佩。

杨教授曾对我说,他家住南京,抗日战争期间,南京沦陷,他跟着父母搬到安徽当涂一带,每天靠着卖香烟洋火杂货等维持生计,空余时间借来课本自学,战事平稳后回到南京。由于杨教授聪明好学,勤奋刻苦,功课一直名列前茅。终于在1943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并立志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奋斗一生。

杨教授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一切以病人至上的为医理念,成功救治过无数疑难杂症病人,医名远扬,桃李满园。可是对家人,他却充满无尽的愧疚。在一次工作间歇,杨教授轻轻告诉我,他的妻子三次分娩他都不在身边。有一次,他从苏北乡下巡回医疗回来,顺带了一点农产品,想给妻子补一补身体,可是,在那文革特殊的年代,被造反派知道了,立刻要求他检讨,挨批。杨教授既感愧对家人,又要在外忍受屈辱,这种内心的煎熬无人诉说,以至于事过几十年以后,他告知我这个晚辈。可想这件事对杨教授内心的伤害有多深。我顿感杨教授人生一路走来是多么不易啊!

九十年代初,医院成立了专家室。当时,杨教授已退休,他立刻回到医院重返岗位又工作了二十多年。解除病人的痛苦,让病患恢复健康,是他最为快乐的事情,也是他的终身追求。生活中,杨教授极为简朴,平时总是穿着一双大码的鞋子,当时杨教授已八十多岁。有一次,我忍不住地问:“杨教授,您的鞋子是不是有点大了,这样穿着不安全”。他说,因为常年痛风,必须穿大码的鞋。大病小痛他从来不放在心上,70多岁时他曾接受口腔癌手术,术后不久又回到工作岗位。专家室吴幼章主任也做过同样的手术,杨教授不顾年事已高,亲自到病房现身说法,给与安慰,吴主任深受感动。专家室的多位专家都是杨教授的学生,听着杨教授的课成长起来,在杨教授百岁寿诞之际,大家衷心祝愿杨教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永远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