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井冈山大学 - 《井冈山大学报》

走近古籍修复,修补历史时光

作者:学生记者:肖婕  董静思  黄晶晶  张容凤  刘连梅    
2024-03-30     浏览(56)     (0)

井冈山大学第一期“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班”圆满结束,22名学员成功结业并评选出6名优秀学员。第二期学员面试将于3月20日开始,旨在传承古籍保护文化,推广古籍修复技艺,让传统典籍文化永续发展。学员们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古籍修复的基本技能,对古籍修复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摘要精简为:井冈山大学第一期古籍修复班圆满结束,第二期面试即将开始,传承古籍保护文化,推广技艺,让传统典籍文化永续发展。学员们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基本技能,传承中华文明赓续文化血脉。


古籍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还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蕴含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被视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为了传承并保护这一文化,推广古籍修复技艺,培养相关人才,井冈山大学于 2023 年 11月 6 号进行了第一期 “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班” 开班仪式。 至 2024 年 3 月 14 日,历时近四个月的第一期“古籍修复技艺班”圆满结束,22 名学员成功结业,并评选出 6 名优秀学员。3 月 20 日,“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班”开始了第二期学员面试, 一步一步把这份技艺带到大学生的面前,让古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页一卷,旧纸再展新颜

修复班的建立为全校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仅是第一期就多达 70 名学生前来报名并参与面试。 在四个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面试的学生们,跟着修复班罗红老师不仅学习了古籍的装帧形式、 纸张特性等基础知识,还亲自参与到修复与装订工作中。 通过实践操作,他们掌握了古籍修复的基本技能,反复的练习和探索使学生逐步掌握古籍修复的技巧和要领,对古籍修复工作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谈及修复古籍时,多名学员都表示,古籍修复一定要细心。 而学员文洁在秉持着细心的态度的同时,与罗老师结合其古籍的具体破损情况, 对修复方法进行了创新,她表示,这就如同在实践中不断遇到问题,并根据经验与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此外,多名学员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情况。

苦中作乐,热爱可抵万难

尽管古籍修复是一个极其漫长且重复的过程,考验着修复者的耐心与毅力, 但学员张湃却认为古籍修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在修复的过程中,她始终保持着敬畏之心去完成每一次修复。 修复班学员们用简朴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将破损的古籍一步步恢复原貌。 古籍的每一张纸叶是如此轻薄脆弱, 却又代表着一段段历史时光。 修复过程单调乏味却又充满挑战,学员们投入大量的耐心与精力,致力于使古籍焕发新生。

在修复古籍的过程中,他们都曾遭遇困境,却从未因为眼中的迷蒙而选择放弃。 道路曲折,虽时有疲惫,但对古籍修复的热爱使他们坚定前行。 目睹一页页破损之处得以修复, 学员刘杨睿和李智芸也表示对这一过程感到非常满足:“看着一页页恢复如初的古籍,欣慰的感觉涌上心头。 ”喜悦和成就感使他们更加坚定了继续前行的信念。

不忘初心,师生共赴未来

井冈山大学图书馆是全省高校中唯一具备古籍自主修复能力的图书馆, 正如古籍修复班郁丹彦老师所言,图书馆开展“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班”的初心是为了传承古籍保护文化,推广古籍修复技艺,延续古籍实体生命,让传统典籍文化永续发展。 吕咏梅副馆长也表示希望学员们能成为井冈山大学洒向全国各地的古籍修复的星星之火,脚踏实地、潜心去做,争取带动起全国古籍修复的燎原之势, 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

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至关重要, 要让古籍焕发新生,让文化脉络得以延续。 无论是修复班的老师还是学生,都由衷的希望第二期的学员能够坚定本心,不骄不躁,沉下心来认真传习古籍修复技巧,为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赓续文化血脉, 让这些文明实体传承保存的更好更加完善。

保护和利用古籍文化遗产, 继绝存真、 传本扬真, 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井大学子在学习古籍修复技艺的过程中不仅心细如发, 还坚持 “创新是第一动力”, 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 将更多的激情投入到古籍修复中, 以智慧和执着勇往直前, 让古籍在时光的流转中得以重生, 也让自己在修复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关关难过关关过, 前路漫漫亦灿灿, 敢吃苦的闯劲干劲、 坚定敢吃苦的恒心在这一刻体现地淋漓尽致。“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班” 不只 是 传 授 修 复 技 艺 , 更 是 肩 负 着 文 化 传 承 的 重任, 愿修复班老师与同学们不忘来时路, 共同奔赴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