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井冈山大学 - 《井冈山大学报》

走 红 路 忆 往 事 , 蘸 红 墨 绘 新 貌

作者:学生记者  郑蕾蕾  柳薇  文林  刘艳  康汇莹    
2024-03-30     浏览(66)     (0)

文章讲述了江西省高校在红色走读活动中荣获多项奖项,包括三线精神传承的动人故事,团队成员们为三线旧事落泪,传承精神,赓续血脉,做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新一代建设。青年们知行合一、化心于行,赓续红色血脉,延续军工血脉。


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开展的 2023 年度 “红色班级” 创建、 红色走读、 红色动漫创作大赛等活动中, 我校荣获 2023 年度全省高校红色走读活动共计 14 个奖项, 其中云游作品展播中获得 8 个优秀作品奖, 红色实地走读中荣获一等奖 1 项, 二等奖2 项, 三等奖 3 项。

其中, 一等获奖作品 《三线精神薪火传, 军民融合展新篇》 展现三线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现状, 追忆三线时期的历史故事, 充分肯定了新时代青年在三线精神传承中的使命担当。

不懈追寻, 终见月明

“传承好精神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去深入探究这个精神背后的故事。” 在走读的过程中,“三线” 走读团队留心日常生活现象和细节, 以小见大, 发掘其背后蕴藏的更宏观, 更深远的历史内核, 探寻到 “三线精神” 的历史主题。 为了破解 “三线精神” 的基因密码,“三线” 走读团队在一周内辗转江西省内的南昌、 新余、 吉安等多地, 采访了很多 “三线” 建设的亲历者、 研究者, 并且探寻了 “新余国科”、“联创宏声”、“北方通信”、“航天经纬” 等三线企业的发展史。 当回忆起这段旅程时, 成员之一的李荣煜和记者分享道:“时间是紧张的, 早上是早起的, 中午是无休的, 脚步是不止的, 但这一路是意义非凡的。”

三线精神鼓舞着团队成员奋进, 在整个探寻过程中, 他们力求呈现最真实的三线历史, 讲述三线精神的时代意义。“星光不负赶路人, 时光不负实干者,”在耗时两年之后, 他们终于交出了一份无愧自己、 不负 “三线” 的答卷!

三线旧事, 动人心弦

在厚重的历史书页背后, 藏着一个又一个动人心弦的三线故事。 走在挖掘 “三线” 旧事路上的夏迎萌说道:“我们听他们讲述那些关于三线的故事, 那是与文字截然不同的感受, 它带来情不自禁的感动和由内而外的自豪。” 无论是新余国科坚持党的领导, 坚定创新发展, 耗十年磨一剑, 造出第一代防爆增雨弹, 让一个岌岌可危的钢丝厂蜕变成如今的军工国企, 还是 “三线” 子弟几代人都扎根黄土, 放弃优渥的城市条件, 秉持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义无反顾投入到三线建设的队伍中来, 将他们的青春绽放在祖国更需要的地方, 亦或是在烈日炎炎, 体感温度高达 40度的境况下,

前往 818 祭奠因爆炸事故牺牲的英烈的“三线” 走读团, 讲到一位年轻母亲在事故爆炸时不禁落泪的老师, 他们都让三线精神有了具象化的表达, 而不是停留在一个空而大的层面。

三线旧事动心弦, 三线精神焕新颜。 当团队成员们为三线旧事落下泪水的时刻, 三线精神所凝聚的精神力量和精神价值, 深深贯入了赣南大地, 汇融在新时代的历史长河之中。

传承精神, 赓续血脉

三线精神并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书上、 亲历者们的口口相传之中, 它还存在于一代代三线建设者的实际行动中、 新时代青年探索历史的路上。 曾经的三线建设者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建设, 而他们的后人, 短暂离开去学习先进的技术后又投身于三线建设中, 推动着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

红色走读团知行合一、 化心于行, 赓续红色血脉, 把青春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而我们作为文明实践的传承者, 更应传承 “三线精神” 和 “军工精神”,讲好三线故事, 传播三线精神, 延续军工血脉, 做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新一代建设。“三线精神” 就是这样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薪火相传的, 它以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指引着后辈承接前人的接力棒, 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并发展成为更加熠熠生辉的三线精神和军工精神。

“红”不仅仅是一种颜色,它是历史的底色,是血脉里永不褪色的赤诚。 千秋做卷,走读为答,探寻旧事,蘸几许历史红墨,新时代的青年执笔绘就现世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