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医院 - 《北京医院》

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医院马洁教授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弘扬科学家精神

2024-03-01     浏览(45)     (0)

记者采访了四位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参加休假活动的优秀专家人才,讲述了他们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故事。他们通过科研和临床深度融合,不断学习新知、吸收反馈,取得突破,为患者提供最先进的技术。


《人民日报》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投入科技攻关中,取得一系列可圈可点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他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3年,57位优秀专家人才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参加休假活动,他们带着丰富的经历、深刻的思考,碰撞思想火花、激扬奋斗热情。他们身上体现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记者采访其中4位,倾听他们坚持“四个面向”持续不懈地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奋斗故事……

——编者

转化—“努力用最先进的技术造福患者”

在北京医院综合楼见到马洁时,她正与神经内科的同事讨论某疾病的治疗方案。“实践表明,干细胞疗法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不错的效果,所以我们想顺着这个方向,探索一些治疗方法。”作为北京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马洁和她的团队致力于运用先进的生物治疗技术,为疑难病症、罕见病寻找有效治疗方法。

生物治疗技术有何优势?马洁介绍,生物治疗技术与传统方法的一大不同,是采用生物制剂这种“活的药物”。具有生物活性的药剂,能激活人体免疫防御系统,从根本上改变细胞的生长与生存环境。生物治疗技术与传统治疗相结合,可降低负面反应,综合提高疗效。

“科学成果和治疗理念,需要转化为具体技术,才能直接造福患者。”马洁介绍,团队在打通基础医学和临床需求方面倾注了大量心力。“虽然我们是临床科室,但大家超过一半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而作为一个科研团队,成员又持续从事临床治疗、临床管理,所研究的问题也都来自临床。”马洁说,科研和临床深度融合,使她的团队能够及时捕捉医学前沿进展,并将医生、患者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许晶在团队中主要负责临床治疗和管理,同时承担转化研究任务。她说,马洁对团队的科研“嗅觉”和科研能力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任务再繁重,团队也会定期举行报告会,要求每个人报告各自掌握的学科前沿成果,督促大家不断更新知识。“我有篇论文正在写,前后修改了十几遍。从选题、论证到语言表达,马洁主任都给予了很细致的指导。”许晶说,“一次次对照原稿和改稿,让我收获很多。”除了学界前沿成果,团队也大量吸收来自临床一线的需求与反馈。团队成员刘彩霞具有10多年临床研究管理经验。她说:“我们建设了伴随诊断实验室,用于获取有关患者针对特定治疗药物的治疗反应的信息。通过持续跟踪受试者病程进展、分析原因,深化对机制机理的理解。”

不断学习新知、不断吸收反馈,从而不断取得突破。这支成立于2017年的年轻团队已经取得不少成绩。2023年,他们在纳米药物研制、肿瘤标志物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并在具备国际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了相关文章。科研成果也持续转化落地,变成一项项具体的诊疗技术:生物治疗中心提供的免疫细胞治疗手段,目前应用于肺癌、肝癌、食管癌、肾癌等实体肿瘤治疗,疗效显著;干细胞疗法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炎、自身免疫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病理修复中具有良好效果……

当前,这支团队在继续捕捉和攻关新难题……马洁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新的课题和挑战会不断涌现,绝对不能固步自封。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努力用最先进的技术造福患者。”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