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问答

2008-03-17     浏览(575)     (0)

文章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艺、神话、传说以及中国三大史诗,讨论了快板和民谣的异同点,指出泥捏玩具历史悠久。摘要指出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快板和民谣都是韵文,泥捏玩具历史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


  1、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译为“无形文化”,它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就是民间文化,它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2、什么是民间文艺?
  民间文艺是广大人民群众创作和欣赏的文艺。它包括民间文学、民间曲艺、民间戏曲、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几个方面。除民间文学外,其他均属民间艺术范围,因此实际上,民间文艺就包括民间文学和民间艺术两个部分。
  3、民间文艺有哪些特征?
  民间文艺是人民群众创作和欣赏的文艺创作,同作家艺术家创作的文人文艺有显著的不同。其特征主要是:创作与流传中的群众性、立体性和集体性、变异性,内容上的直接人民性和艺术形式上的传统性等等。
  4、什么是神话?
  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它产生于原始社会的野蛮时代低级阶段。人们为了认识自然、控制自然力,便以万物有灵论来解释自然的变幻,创造出各种神话来。
  5、什么是传说?
  传说是历史性较强的民间故事,它与一定的历史人物的时间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密切的联系,其情节往往有固定的时间、地点但却包含着一些幻想和夸张的成分。
  6、什么是中国“三大史诗”?
  “三大史诗”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
  7、快板和民谣有何异同?
  快板和民谣都是只说不唱的韵文,这是共同之处。但快板是打着竹板说的,民谣却只是顺口溜,没有乐器伴奏。
  8、泥捏玩具始于何时?
  泥捏玩具始于远古,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即出土了小猪、小羊、小鸡和人类头像等手捏陶制品10多件,已有了7000多年的历史。
  (摘自段宝林著《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要》,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