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校园里,时常可以见到一种形似鸽子的鸟类,灰褐色的羽毛,体态肥大臃肿,时不时还会从嘴里发出“咕咕”的声音,往往单独或成对出现在屋顶、草地和树上。因后颈有一大块黑色领斑,上面布满黄色或白色的细小斑点,看上去像戴了许多串珍珠项链一般,故被称作珠颈斑鸠。
珠颈斑鸠是学校宿舍楼的常客,天气晴朗的时候时不时能在阳台上看见它们的身影,爪子搭在阳台的栏杆上歇息,转动着红色的眼珠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环境,嘴里温柔地发出“咕咕”声,还会在栏杆上来回踱步,享受着日光浴,好不惬意。它们性情温和,也不会大吵大闹,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人鸟和谐共处、互不相犯的典范,宛若一对和睦的邻居。
事出反常必有因。这周天上午,一只斑鸠不停地在阳台上叫唤,起初我觉得没什么,心想估计是它累了停下来歇个脚吧。但过一会又不停飞向外面,又飞回阳台,重复了十多趟,翅膀卷起哗啦哗啦的声音弄得人有些心烦,另外,我还担心它这样反复折腾,尖牙利嘴会不会把晒在阳台的衣物给刮坏,便忍不住迈向阳台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一推开门瞧见眼前的光景我一下愣在了原地:地面上零零散散地掉落了十多条细小的树枝,两只斑鸠还停在头顶的晾衣竿上,咕咕声此起彼伏。我抬头打量着它们,四目相对之时隐隐约约看见衣物之间也堆积着许多树枝。
此时我恍然大悟:原来斑鸠是在阳台的晾衣杆上搭建小窝,阳台光线充足,晾晒相靠在一起的衣物温暖且可以遮风挡雨,这的确是一个理想的栖息环境。想到这我有些忍俊不禁,轻轻抖了抖衣服,树枝掉落的同时斑鸠也迅速飞走了。望着满地的树枝,我觉得这鸟儿属实单纯可爱,拖着肥胖的身躯循环往复地衔了这么多树枝来筑巢也很是不易,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选房的眼光很独到但宿舍阳台终究不能作为它栖息的场所。珠颈斑鸠是出了名的好吃懒做,通常衔一些树枝聚在一堆就潦草地搭成了一个小窝,方才飞进阳台的这只斑鸠好像还是刚刚燕尔新婚,如此草率地就完成了二鸟的婚房,这位丈夫当得不够称职。
望着斑鸠渐行渐远的背影,这次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令我联想到当下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住进了钢筋混凝土构建的高楼大厦中,城市用地无休止地急速扩张,同时也一点点地在压榨着野生动物们的生存空间。珠颈斑鸠作为城市里的常客,也许不是因为栖息地丧失而被迫寄人篱下,但是鸟类在人类生活场所筑巢这一现象或多或少反应了当下鸟类栖息地丧失这一生态问题。在高效高质地建设现代社会的同时,如何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应当是贯穿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旋律之一。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若仅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己私欲从而不计后果地破坏、掠夺自然资源,这一行为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地球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地球,更是千千万万子孙后代们的蔚蓝星球。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谋划发展。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误入寝室的可爱斑鸠邻居们,希望它们都能够在城市高楼、乡村田野间寻觅属于它们自己的那一隅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