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风来,与遥控帆船结缘。
“在中学之前,我从未了解过遥控帆船,所以当有机会亲自操作时,就立刻被这项新奇、有趣的事物给迷住了。”赵亦航回忆起与遥控帆船这项运动的初相遇,那还是在中学社团。帆船模型是一种以自然风为动力来源的模型,运动员通过无线电遥控来改变帆或舵的角度,以此控制船体的航行速度和航向。
在比赛中,帆船启航后沿着固定的航线前进,以风为前进动力,先到者胜出,因此操作者需要实现对风和水流的完美掌控。由于操作遥控帆船对训练场地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需要同时满足面积较大的湖泊、一定强度的风和平稳的水流三个条件。然而,作为动力来源的风却是最不稳定的因素。在无风的日子,赵亦航和他的训练伙伴们就在湖边耐心等待,复盘训练过程、交流比赛经验;当风吹动船帆时,新的旅程便又开始了。
乘风起,经验是前进最好的财富。
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赵亦航不但要面对学业与实习的压力,还要进行遥控帆船的训练。对于如何平衡学业与训练,赵亦航却表现得游刃有余。每周六是他固定的训练日,到了这天,他就来到训练场地,专心风与水流的较量。在工作日,他穿行于教学楼之间,完成课程要求的作业。空闲时间,他还积极从事各项运动,保持身体活力。
“遥控帆船并不仅仅依靠操作者的判断力,选手的体力也同样重要,良好的体魄有助于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赵亦航说道。“什么是你取胜的法宝呢?”赵亦航思索良久后,答道:“是经验。”遥控帆船是项典型的室外运动,风和水流的大小和方向时时刻刻都在变化,选手要将实际训练中对风与水的感觉内化成肌肉记忆,蕴藏在头脑中,随着时间流逝,不断积累先前的经验。只有依靠长时间的积累,选手才能在条件各异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状况,做出最符合当下情况的操作决定,让帆船乘风破浪。
赵亦航在学习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自学了CAD、BIM等三维建模工程软件。遥控帆船模型是一种实体模型,他希望能够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帆船模型进行3D建模,完成可视化和量化分析,更期望有一天能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梦中情船”。
逆风飞翔,竞赛之路的艰辛与遗憾。
从初中开始,赵亦航就积极参与遥控帆船模型赛事。高中时期,他拿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全国青少年冠军。夺冠的喜悦激励赵亦航在遥控帆船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期望。考上大学后,赵亦航开始准备在浙江丽水举行的全国竞赛。由于不熟悉比赛场地等原因,赵亦航只参加了F5-ST950赛,止步四强。
次年的全国赛在上海举行,占据主场优势的赵亦航不敢有丝毫懈怠,在酷热难耐的暑假突击进行了半个月集训。这次他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分别在所参加的F5-ST950、F5-团体、F5-E三个项目上获得了亚军、亚军和季军。尽管如此,比赛中的一段小插曲令他留下了些许遗憾。遥控帆船模型比赛采取同个项目多轮竞赛,根据总成绩高低来判断胜负。在进行第一个项目最后一轮时,距离终点线仅几米处,处于领先地位的赵亦航正准备全力冲刺。突然,风停了,他的帆船瞬间丧失了动力,停留在原地。眼睁睁地看着原本落后的对手一个个超越了自己。
2023年,他再次回到丽水。巧合的是,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在最后的关键时刻,风又停了。这一次,轮到赵亦航由后赶超,以毫厘之差险胜对手,拿下赛事首金,这也是他的第一个全国冠军。回忆起这段经历,赵亦航坦然,前几次的折戟教会了他耐心和坚持,最终交出了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