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元月,年味越来越浓了,走在四处装饰着彩灯的商场街道, 我却愈发想念记忆中儿时的那抹灯花。
小的时候,年味儿总是淳朴浓重,家家户户在离年关还有一段时间的时候,便开始为可以歇息团圆的春节做准备。 花生、桂圆、红枣、莲子、 薏米——大人们早早地便将腊八粥熬好,杀鸡杀猪,将过年需要的各种肉类也都备上。早早地在集市上采买好各色糕点、糖果,囤在家里,摆在桌上。纵使过年的物什各色各样,但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还要数新年的灯花。
点灯花是我老家河北的传统习俗。 临近过年, 老人们都会催促我们早早准备好亲手制作的灯花, 说是点燃自己做的灯花可以祛除一年的晦气,给新的一年带来好运。灯花一般由五颜六色的纸制作而成, 我们先用剪刀把各色的纸都裁成一小条一小条的形状,然后在长条的两端用剪刀裁成类似于流苏或锯齿状的细条,接着沿纵线对折,将它套在手指上,多拧半圈能固定住,不散开就变成了一个灯花, 而流苏状或者锯齿形状的细条就是灯花的花瓣。 每逢过年, 家里所有人都忙个不停,孩童也不再捣乱,乖乖坐在凳子上,按照母亲的教导,手中握着的彩纸上下翻飞,“生”出一朵朵灵动好看的灯花。
等到大年初一,我们一大早就得起床,准备着点灯花。 长辈们先点燃屋子中央的灯花,然后依次点燃屋子四角、门口和其他房间的灯花。 当然,这也是一年中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一人手上端一个精致漂亮的小盘。 大人们把沾有香油的灯花放在盘中点燃, 孩子们便要双手握住盘子,虔诚地许下心愿。 点灯花也有一番讲究:一次要点燃九朵,用蜡烛的火将它们点燃,过程中也不能将它们熄灭。 随着灯花被一朵朵点燃,新年的祈愿也在我们的心中被默默许下。
雾里看灯花,随着我渐渐长大,幼时的灯花早已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离我越来越远,但是关于新年灯花的快乐回忆, 却依然牢牢地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 儿时的欢乐时光,如今只能循着模糊的记忆去触摸。
期冀在梦里, 再与那时的玩伴点一回熟悉的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