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绵阳师范学院 - 《绵阳师范学院报》

状元苏易简的家风文化研究(二)

书香门第 千秋鼎盛———苏易简的家族传承述略

作者:□党超亿    
2023-12-15     浏览(64)     (0)

这篇文章介绍了绵州状元苏易简家族的家风传承,注重教育子女、礼让之法、诗书之道,使其成为清正廉洁、享誉政坛的典范。家风涵养对后辈立德为人、立业建功、立言治学有积极作用。


编者按:苏易简家族世代重视后辈的教育,家中长辈平时注重以言传身教之法,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子女。苏家子弟自幼,便接受“礼让之法、诗书之道”的洗礼和启蒙,在其潜意识深处埋下勤奋好学、虔诚乐学的种子。在苏易简家族优良家风文化的熏陶下,苏家子弟大多在科考中脱颖而出,成为清正廉洁、享誉政坛的当朝典范,与讽喻世风、濯净文坛的一股清流。

一、绵州文脉源远流长 状元太简毓秀荣光

绵州大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东山富乐阁中,昭烈皇帝与蜀相孔明纵论天下的英雄故事,声震千古;西山子云亭外,巨擘扬雄及恭侯蒋琬文韬武略的春秋旧事,名满山河。 这里流传着诗仙李白浪漫洒脱、 豪迈不羁的传奇韵事;传颂着循吏文同秉义循道、公正无私的名人轶事。 在绵山涪水的锦绣天地间,存续着文忠欧阳修一家画荻教子、 贫而好学的贤达往事;承载着状元苏易简家族诗礼传家、清正为官的家风故事。

据清朝乾隆年间修订的第一部绵阳志书《直隶绵州志》所记载,苏易简(公元 958—997年)字太简,古绵州盐泉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盐泉镇)人。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 年)高中状元,时年仅 22 岁,为两宋时期巴蜀大地第一位状元郎, 太宗朝文坛魁首,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谥号“文宪”。 在古代谥号的规律一般是“道德博闻,学勤好问”可曰“文”,而“博闻多能”则可曰“宪”;由此可知“文宪”的谥号体现了官方对苏易简的一生学问与能力的肯定和褒美。苏易简儿时在古绵州盐泉县境内生活、学习,至今在绵阳市游仙区盐泉镇上方寺村一带仍有古盐泉县遗址、状元桥、苏氏墓地、薛太夫人墓、上方寺状元读书地等遗存。 苏易简家族传承的“幼则束之以礼让,长则教之以诗书”的传世家训,在其桑梓故里传习千年,成为家风教化的宝贵财富。

在良好家风的涵养下, 苏易简及其家族成员在立志修身、教化子弟,求学问道、著书立说,从政为官、 治国安邦等领域均取得非凡成就,并留下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启迪我们后辈。

在我国历史上,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向来重视家训传承、家风建设。这一优良传统,积厚流光、源远流长。 千百年来名门望族中祖辈的垂诫、训示,父母的庭训、教诲,成为家训传承、家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化子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启迪后辈立德为人、立业建功、立言治学有积极作用。

苏易简自幼蒙受诗书礼仪教化,仁义道德熏陶;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引导下,逐渐树立起明德修身、立志向上的人生信念,形成勤学苦练、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严谨求实的治学理念,确立忠君报国、勤政爱民、清正廉明、秉公执法的为官原则。 苏门良好的家风教化、家学涵养为状元苏易简及其后人的成长、成才奠下坚实基础;其精彩的家风故事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经验和丰厚的精神财富。

二、家学渊薮历代崇仰 家族教化传习弘扬

苏易简家族世代重视后辈的教育问题,家中长辈平时注重以言传身教之法,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子女。苏家子弟自幼,便接受“礼让之法、诗书之道”的洗礼和启蒙,在其潜意识深处埋下勤奋好学、虔诚乐学的种子。 苏门男性长辈大多学识渊博、才高八斗,年轻之时便闻达于科考, 为后辈树立了求学上进的典范。门中女性长辈则多为知书达理、善良敦厚的贤妻良母,在子女幼儿时期就以严格管束、悉心教诲来引导和启迪子女。

苏易简的父亲苏协平时虽政务繁忙,但每逢闲暇时光,或手捧书卷、读书思考,或点拨儿女、传授学问,为苏家子弟读书学习率先垂范。在父母以身作则、现身说法的教育和引导下苏门子弟受益良多。 在这样的家风环境熏陶下,苏易简自幼养成热爱读书、热衷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苏易简家族自隋唐以来就是名满天下的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家学传承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传世的有关苏易简家族的史籍资料和文学作品,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翰墨流芳、人才辈出的书香官宦世家的景象。 其中有“精敏辅政弼明皇,不因谪远废忠良”,辅佐唐玄宗开启大唐盛世的宰相苏颋(tǐng)。 有名耀翰林钦赐“玉堂之署”,获群臣称颂传为“儒苑雅谈”的北宋状元苏易简。有“云螭舞墨书狂气,玉甃凿泉涌甘醴”, 因书法冠绝于世和为民凿井而著称的苏舜元。 有“贫贱不舍鸿愿、富贵不堕尘缘,穷达信守仁义、刚正夙秉清廉”,刚烈果敢、直陈弊政,躬耕守孝、清廉守义的苏舜钦。

由是可知,苏门家学凝汇了“明德修身、济世达人”,这一基本理念。其家学传承的谱系和脉络大致如下。

据学者考证,苏易简的十世祖苏瓌(guī)于唐(武周)武则天当政时期高中进士,且在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两朝为相。 九世祖苏颋(tǐng)亦考中进士,并在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初期官拜宰相, 其卓越的政绩为大唐的开元盛世奠下基础。 (王志强《千年古城何处寻 状元故里柏森森———唐宋盐泉县暨苏易简身世考辨》)至晚唐时期, 因黄巢起义军攻破都城长安, 苏易简的高祖父苏传素被迫携家中老幼,随唐帝迁入蜀中躲避战乱。 后来苏传素的三子,即苏易简的曾祖父苏振留居蜀地。 经发奋苦读苏振考取进士,并出任梓州铜山县令(今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 苏振担任县令期间为人清白、淡泊名利,为官清廉、勤于政务,最终忧劳成疾卒于任上。

(下转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