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湘南学院 - 《湘南学院报》

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拓展性阅读教学实践

——以牛津译林版(2020)第二册A Precious Family Dinner 为例

作者:□ 郴州市明星学校 孙尚可    
2023-12-15     (0)

本文介绍了利用拓展性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的方法。以"珍贵的家庭晚餐"为例,通过情景体验和对比分析等手段,挖掘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从而培养文化意识。教学活动包括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

译林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以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编写指导思想,其中的文化意识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导向。拓展性阅读作为单元主题语境下的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深度探寻主题意义,从而实现视野的拓展、知识的丰富和思维的深化。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教育部,2018)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并且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课标》)

本文以A Precious Family Dinner的课堂教学为例,使用情景体验及对比分析等方法,挖掘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一、教学分析

(一)文本解读

本课教学材料是牛津译林版(2020)必修第二册第三单元 Festivals and customs 中的一篇拓展性阅读文本 —— A Precious Family Dinner,这是一篇有关中国家庭年夜饭的文章。语篇描述了主人公携妻儿回老家与父母欢度春节的一幕幕欢乐场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让年轻人回家看望父母的距离似乎不再那么遥远;剪窗花、贴春联、挂年画,传统的民俗活动把过年喜气洋洋的氛围渲染;看春晚、吃饺子、送祝福,全家三代同堂,凸显了节日背后“家”的观念。从小家庭再到祖国这个大家庭,语篇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春节团圆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与家国情怀,以及对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的期待。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对于阅读习惯仍停留在关注单词和短语的学习阶段,缺乏对于语篇文章整体脉络的关注。通过初次阅读,学生基本可以找到文章中段落的主题句和关键信息,但是缺乏对信息概念整合的能力,对文章的理解止于表层文化的关注,忽视对背后深层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目标

本课结束后,学生能够掌握文章内容并且能够用英文介绍中国春节,了解中国春节的习俗,并深刻理解中国春节年夜饭对于中国家庭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文化知识是以语言为载体呈现出来的。学生通过语篇的学习,可以看到语篇表层的信息,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文章所传达的“家国不可分割的纽带”的内涵和立意,从而达到深度理解。

本文重点聚焦“中国年夜饭”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学生有切身的体会易于理解文本,此外需要激发他们表达的意愿,鼓励他们用英语传达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达到落实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一) 学习理解

首先,课前给学生播放一段介绍中国春节的视频作品,营造出春节喜庆愉悦的氛围。本环节老师要求如下:

1. Try to find out the traditions and customs in the video.

2. Can you predict what might be talked about in the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 preciousfamily dinner”? Why does the author consider the dinner to be “precious”?

教师紧扣主题,用学生熟悉的话题作为预设教学目标的情境载体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阅读做好铺垫。

其次,教师设置问题,组织学生通读文章后抢答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信息,构建知识体系。问题设计如下:

1. How often do Luo's family reunite?

2. What Spring Festival traditions did Luo's family observe?

3. Why do the Chinese people decorate the house on Spring Festival?

通过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略读策略,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二)应用实践

在学生理解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新的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和判断等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的内化。此环节设计如下活动:

1. What has changed about Luo's journey back to his hometown? What does this change imply?

2. In Luo's eyes, home is where all family members are together. Can you make up such sentences to describe what home means to you?

本环节重点是锻炼学生探究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内容。通过对比分析主人公一家返回家乡过年所乘坐火车时间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社会和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在语篇活动中感悟英语语言本身的美,凸显了节日背后“家”的观念。

(三)迁移创新

教师可通过推理和评价语篇中的观点和现象,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本环节设计了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结果:

1. What is the special meaning of these traditions on such an occasion?

2. Why do the Chinese people attach so much importance to reunion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经验,论述自己的观点, 理解家庭的重要意义和传统节日对家庭文化的重要性。在思考辩证的活动中,学生建立与家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纽带,培养其积极的价值观并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总结

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拓展性阅读作为每单元主题语境下的“阅读板块”的延伸,更进一步探究主题意义,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实现能力向素养的转化。本节课的语篇材料很好地诠释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理念,很具体地呈现了以《课标》为指导的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融合了略读和精读的阅读策略,并兼顾了知识学习、文化理解和技能运用,学习活动过程是主动建构意义的,从而循序渐进地达到培养文化意识的目标。英语教师在延伸教学内容的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将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其中,最终实现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