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也在这样一个晚上,伴随着这冬天独有的气息,寂静又不失清冷,我打开了这篇早在好久之前就被加以桂冠的佳作。或许,夜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时候;又或许,我也是独自一人,很快我就沉沦于这些细腻的文字之中。
不得不说,这世间万物都离不开一个“缘”字,是史铁生与地坛的缘,是地坛与游人的缘,也是我与这本书的缘。文章主要讲了一个突然跌入绝境的青年,在不断的思考与走向希望,同时也饱含了他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那么绝境到底是什么?是一个恰逢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却双腿残疾,终生只能与轮椅相伴;还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担忧与牵挂,却无从开口的相伴;或者是一个立志成为长跑运动员的人,每每与机会失之交臂,以及那句“我要是十年前发现你就好了”;还是模样俊俏却弱智的女孩......这世间有太多的不公平之事,总是发生得如此令人痛惜,可是谁又能把这世界想明白呢?世上有很多事是不堪说的。你可以抱怨上帝何以要将诸多苦难给这人间,你也可以为消灭种种苦难而奋斗,并为此享有崇高与骄傲。但恰如文章中所讲:“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假如生活中一切都是美好,那么这失去差别的世界将会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肥力的沙漠,何谈精彩可言?
每一个战胜了苦难的人,都是精彩的生命。虽然世间不缺苦难,但也从来不缺向上攀爬去抓住希望的攀登者。可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是对自我的救赎,以及对他人的援助。人总是需要一些思考的,当得知再也无法行走时,史铁生想过死亡,但是在地坛的那些日子里,他在历经沧桑的古园里,见到了岁月的痕迹,也在思考中救赎了自己。当你的心境逐渐归于平静,看淡了事物,也不过是来此世间一遭,必有一天,会听见喊我回去的,但不是现在,在温馨与寂寥,希望与成熟之间,不过是心与坟墓,是去拥抱这个所谓“不公平”的世界,还是郁郁而终,只不过在于选择罢了。当然能使史铁生走出来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母亲与友谊。虽说独自在地坛的他是孤独的,但是在那孤独身影的背后,总会有一个牵挂儿子的母亲,在悄悄地注视着他,是母亲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支持着他,并告诉他去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可惜,当他终于走上了那条路,母亲却去世了,想必在她离开之际,心里依旧放心不下的还是他。这是伟大的母爱,地坛的存在也记录下了这些画面,园中不单是他走过的车辙,还有车辙上母亲的脚印。
因此,我们会怀念吗?怀念那段苦难的时光,是黑暗吗?不,这不是别的,是属于你的罪孽与福祉。沉浸在其中时,我仿佛看见了空旷的地坛上有一个坐在轮椅上孤独的背影;仿佛听见了那个吹唢呐的人,悲怆又轻快,缠绵又苍凉。或许没有词能够描述他们,我想任何华丽的词藻都不足以去装饰每一个走出苦难的战士,每一个抓住希望,抓住风筝的人。唢呐的声音在夜里低吟高唱,它响在史铁生的回忆里,响在我的耳畔,也响在了每一个正身处苦难的人的心中。
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也没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自怨自艾的,或许那朵象征着希望的玫瑰也正开在所谓苦难的荆棘中。不必去羡慕他人,也不必去埋怨自己,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就在你我的手中,只需你坚强而不倒下,在冲破黑夜之际,光也不显得过分耀眼。
许是我想得太久,黎明悄悄来临,在翻白的天空中,我想我也找到了那条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