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云南中医药大学 - 《云南中医药大学报》

一杯清茶下肚,人间百味了然

作者:侯羽萱(2022级中医儿科班)    
2023-11-30    

“小姑娘,别这样,黑到头儿天会亮。小姑娘,别发愁,西山的泉水向东流。苦水去,甜水来,谁也不再做奴才。”看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可以感受到他对于“恶”的讽刺是直率坦荡,不留情面的。而对于书中的“善”的讽刺却是带着深切的怜悯,留下的是带泪的笑。

第三幕对我来讲是震撼的,老掌柜王利发、秦二爷、常四爷,三个活着的人埋葬自己。

王利发精明能干、处世圆滑,面对茶馆里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他都能做到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他对有权势者点头哈腰,对罹难者爱莫能助,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在他身上充分的暴露,但我们也看到,作为茶馆掌柜,他一直用心经营并不断改良茶馆,可谓上进努力。但由于局势动荡和反动势力的欺压,最终只能与他的茶馆走向末路。在他的铺面即将被霸占时,他一改曾经的软弱,变得强硬耿直,痛责时弊,以死亡来表达最后的反抗。

秦二爷秦仲义主张实业救国,做过自己的抗争,可不管哪方势力粉墨登场,他都没有能够真正实现过救劳苦百姓于水火的愿望,最终说出,自己的理想就是笑话,人的一生就不如吃喝嫖赌这样失意的话。不卑不亢、不屈于人,看不上倚仗权势欺人的庞太监,敢与其较量。他志向远大,是近代中国典型的民族资本家,秉持着报国的信念,迎合实业救国的潮流,经营企业、开办工厂,为此耗尽心力、散尽钱财。可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他的愿景根本不可能实现,产业最终被国民党政府侵吞。

常四爷大胆敢言、无惧权势,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他直言“大清国要完”,被送进监狱一年。他心地善良、匡扶正义,不忍于康顺子被卖,给讨饭的母女吃食,为饿死的松二爷化缘了一口棺材。他热爱自己的国家,认为国人该自食其力不该仰仗洋人,以挑菜卖菜为生。可最终还是被黑暗的旧时代压倒,痛呼:“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所以说一个群体的选择往往会影响到个人的命运,在各种势力粉墨登场的乱世,活下去已经太不容易。在鱼龙混杂的茶馆里,我看到了人性的善恶,但更多的我看到了善,看到了这些小人物为活下去付出的努力。看到了和平是多来之不易,乱世之中谁都没有获得圆满。

历史终会逐渐久远,但悲剧不能重演。战争不可期,和平不可弃,历史需铭记。在血与火中回望战争,是为了唤起心存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只有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才能让世界人民享受和平的生活,让硝烟彻底散去,阴霾不会再起,守护这山河如故。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支蜡烛多一份光。走进《茶馆》,步入近代中国,我们难免黯然:它似乎是沉默无声的,庶民受尽欺压而不敢言;它似乎是昏暗无光的,百姓苦楚之日没有尽头。可仅仅是如此吗?非也。唯唯诺诺但求自保的王利发,还是发出了铃铛的一声响,最后的痛斥是对旧时代的葬送;深受旧社会摧残的康顺子,点燃了蜡烛造一份光,其子康大力燃烧自己投身于革命事业。滴滴涓流成江河,推进时代发展的,是一个个“你”,是一个个“我”。就像快板唱的那样,苦水去,甜水来,谁也不再做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