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报告明确告诉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要切实做好四个事情,第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第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面对高等教育工作,一方面,对待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要从学生特点出发,因势利导;另一方面,面对党和国家的需要,我们要深刻思考,如何做好有组织有目标的教学从而满足社会需要。如何把这两方面要求衔接好,就是我们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学习与创新的方法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自身水平提高的过程。比如,面对目前学院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我们就要明确把握好两方面,在衔接过程中,融入我们的思考和理解,做出学校和学院的培养特色。
关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良好的科技创新体系不仅能够产出好的成果,更能有利于优秀的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目前,学院的科研工作相比兄弟学院仍然是短板。作为学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重身份的学院,我们尤其要解决是三个问题,一是科研问题的来源。目前多数老师的科研工作的发源地仍然来自博士阶段研究课题与这几年的理论理解,存在对于重庆市目前产业中的真实困难与应用场景了解不足的问题,致使我们提出的很多科研问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不足,容易出现闭门造车的问题。二是教师间的协同工作机制还存在脱节,围绕一个课题的集体工作机制和能力都有待提高,而大家的集智集力是最好的突破方式。三是创新技术与产品的应用推广能力不足,针对现有特色优势点需要引入好的企业或者推广平台,在应用中继续发现问题,从而形成闭环,进一步优化和推进。
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思路。教学改革,科研发展,学科建设都离不开创新驱动。学院可以进一步加强三方面工作,一是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继续进一步深化课赛结合,深入思考和落实学院关于实验班建设的要求,探索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二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大与企业的深入交流合作,加强与高端学术会议的联系,把从企业带出来的问题与前沿学术研究相结合,真正在数字经济中找到突破点;三是提升协同服务社会效能。在学院发展中,与社会紧密联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头部企业,挖掘应用型研究成果,形成企业需求与科技供给的良性互动,从而集成创新能力。
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动力,人才是根本。这三者的关系不是简单叠加,创新是其最大公约数,离开了创新,教育、科技、人才都是无源之水,将会丧失活力。同样,目前学院的人才建设尤为重要,教育教学人才,科学研究人才,工程产业人才都是学院需要的,围绕教师能力特点、经历特点、兴趣特点做好有组织有目标人才规划、培养和助推。最终通过人才的带动,下活“整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