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钝感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学习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中我们不免焦虑、内耗。有些人尝试用钝感力来缓解和终结自己的内耗,增强自己对困难的耐力,减小自己对外界的敏感程度,以“顿感”的保护盾来抵抗外界、保护自己。长理师生对钝感力有何看法?
文新学院老师聂亮:钝感力并不是对外界批评的漠视和麻木,而是一种遵从“本心”的坦然,是一种不被外界质疑所干扰的人生态度。在喧嚣浮躁、流量为王的新媒体大环境下,希望同学们能够培养钝感力,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坚守初心,宁静致远。
法学院本科生陈悦:我所理解的钝感力就是不敏感、不内耗、不胡思乱想,对别人的情绪态度不敏感,面对指责嘲讽不在意,面对夸赞恭维不骄傲。每个人都应该拥有钝感力,它是一种对外界的盾牌,这种迟钝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忽略一些不重要的人的看法,勇敢地做自己。
能动学院本科生韩子强:我其实有在潜意识中运用钝感力。因为我“心大”,所以平时我很少处于内耗的状态。如果遇到了比较棘手的问题,我会选择先放一放、过会再处理。如果出现了可能会让我内耗的事情,我会选择直接询问、当下解决。我感觉钝感力让我的生活很轻松。
数统学院本科生谢柳菁:因为我平时是很内耗的一个人,所以我很羡慕拥有钝感力的人。很多时候我会因为学习上事情焦虑,总会被周围的环境影响。但是我觉得拥有钝感力还是很难的,对我来说,我越是想不要在乎反而会越在意,所以我还在努力调适,有些事情我已经能够做到用钝感力去应付了。
交通学院本科生李宇祺:钝感力强的人能够正视自己的失败,正视自己的得与失。学会运用钝感力让我不会被周围的事物影响,不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就陷入自我的内耗当中。在当下社会中,我们需要这种钝感力去换个角度看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城南学院本科生孙佳:我认为的钝感力就是不被别人的看法左右我的想法,是运用一种“迟钝”的方式去看待问题,有的事情不过分地深想。学会用钝感力让我少了很多烦恼,不被外界干扰,不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怀疑自己,更专注地做自己。
经管学院本科生白妮:在我看来,钝感力不只是迟钝的心态,更是一种接受失败的能力。它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时,学着糊涂一点,不那么在意他人的眼光。我想我们都应该学会钝感力,在面对外界和生活的挫折时,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会被轻易打败。
艺术学院本科生曹铎译:相比于学习上的压力,我在社交生活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陷入矛盾。比如关于现实生活与追星之间的矛盾。以前别人对我的不理解会让我很难过、内耗,但是我现在想开了,我觉得自己开心就好,不必太过在意别人的目光和看法。也许这就是钝感力的作用吧,它让我学会了释然。(学生记者 佟姝含 黄怡婷 康涛)